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而人生短短几十年,一去不復返。
生命就是不斷死亡的過程。
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開始,死亡便開始其執行。
看似小孩在長大,實則其也在死亡的過程中。其細胞的不斷分化分裂,新細胞代替舊細胞的過程就是死亡的過程。
今天是餘生的第一天。
今天是你離死亡最遠的一天!
既然死亡不可避免,我們又該如何?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是生活。
忙忙碌碌亦是生活。
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不管我們如何,時間依舊在走。
時間不是一個事物,所以它什麼都不是。但是它不斷流逝,永遠存在,不像時間裡的存在那麼短暫。
生命的結果為死亡?
死亡是必經之路,還是終極地點?
若人死之後,有其靈魂,可其靈魂,
只能生活在他人心中,沒有自己的心智,如同手術檯上的病人不可動彈。
既然死亡早也確定,那就努力地活著。
先知生,後知死。
生而為人都有焦慮。
可焦慮亦是我們的保護傘。
因為焦慮讓我們知道自己還活著,還可以去做一些事情。
不管我們是在睡覺,是在猶豫,是在幹活,時間滴答前進,不會停留。
那就"關閉自我"?即不給自己過多選擇的機會,而是把時間留給做事的快樂之上。
死亡的本能會讓我們去遠離它,讓自己處於快樂之中,樂而忘卻一切煩惱。
然後快樂是短暫的,生活多是處於平淡之中,還需要最根本的動力?
此為生存動機——對生命的追求,對愛的渴望,對工作的盡責等等。
這是文明的產物,文明的構建讓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焦慮死亡的不安。
而文明又是幻想的源泉,是排斥死亡的策略。
幻想讓我們衍生出"永生系統",與"死亡系統"相對而立,讓我們對生活充滿慾望,減少對死亡的焦慮。
那麼何為生,何為死?
在我們看來,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但在鬼魂看來生即是死,死即是生。
這裡有考慮鬼魂是否存在。
那麼什麼是存在與不存在?
在哥白尼之前,世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不存在其他星球;而現在我們認為,這個宇宙無窮無盡,極有可能有"生命"的存在。
存在與不存在在於我們認知的廣度。
沒有不存在,就沒有存在;同樣,沒有存在,就沒有不存在。
不存在是存在的土壤。
這告訴我們何必去計較未來,做好當下即可。
或許這個世界本就是一種幻象,我們是生活在"幻象"裡的虛幻人物,就連身體都是真實的"虛幻"。
那什麼是"真實"的?
或許"意志"才是真實的,意志一直都在,在合適的時間進入人體與之結合,感受這個世界的執行。
最可怕的是這股運轉世界的力量,它讓世界有條不紊地進行,彷彿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毫無操控性,但又偉大而具有魅力。
如何對待死亡?
對死亡的展望令人恐懼!它會給我們帶來終極焦慮,讓我們覺得不安,它讓人知道,我們只會在世界上存在很短暫的時間,一旦死亡,就永遠不存在了。聽著時鐘響亮的滴答聲,我們怎能享受生活?
讓死亡進入自己的生命,接受它,直面它,就可以擺脫死亡的恐懼和生活的瑣碎——那時候我才會自由地成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