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想給自己的日更放個假的,但這個想法也只是在我腦海裡轉了個念頭,手已經點開了印象筆記,開始了今天的日更記錄。
如無意外,這個習慣應該會陪伴我到老的,是的,已經成為了“習慣” ,不是任務,是習慣,就像臨睡刷牙一樣,既使有犯懶的念頭,也會掐斷在我睡覺刷牙之前。
我覺得這是我過去一年最美妙的體驗,從未發現習慣可以轉化為自動化的行為,我似乎能觸碰到微習慣對於我們人生複利的成長。
我們很容易高估某個決定性時刻的重要性,也很容易低估每天進行微小改進的價值。我們常常說服自己,大規模的成功需要大規模的行動。無論是減肥、創業、寫書、贏得冠軍,還是其他任何目標,我們都會給自己施加壓力,讓自己努力做出一些驚天動地的改進。
與此同時,改進1%似乎並不引人注意,但是從長遠的角度看來,它可能更有意義。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小小的改進就能帶來驚人的不同。
日更給我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甚至有可能潛移默化影響我未來的幾十年,如果,我再疊加上其他幾個類似的習慣呢:比如
運動、二級市場投資、每天跟孩子說我愛你、每天感恩三件事情的發生……
在《掌控習慣》這夲書裡,就提到了這個觀點,但輕而易舉地實現,確實有非常多的困難,怎麼做到呢:
I、小習慣,大目標。
許多人開始改變他們的習慣時,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想要達到的目標上。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培養基於身份的習慣。
每個行動體系背後都有一套信仰體系,與身份不相符的行為不會持久。如果你從未改變支配著你以往行為的潛在信念,你很難改變你的習慣。
所以,明確自己的信念系統很重要,習慣不是為了要做到什麼,而是要成為誰?成為什麼樣的自己。
2、讓它不可抗拒。
令好習慣與喜好繫結,令其充滿吸引力,反之,戒掉壞習慣的有力手段,就是讓它失去吸引力。
3、讓它簡便易行。
任何習慣都可以濃縮為兩分鐘的版本:每晚睡前閱讀可以變成“讀一頁”,做30分鐘的瑜伽可以變成“拿出我的瑜伽墊”,複習功課可以變成“開啟我的筆記”。
一個新習慣不應該讓人覺得是個挑戰。不要指望從一開始就培養一種完美的習慣,要腳踏實地地連續做一些簡單的事。你必須先標準化,然後才能最佳化。
4、讓它令人愉悅。
我們在培養那些帶來延遲滿足的好習慣時,我們可以新增一些即時快樂;而在戒除壞習慣時,添上一些即時痛苦。
同時,如果你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是更好的習慣守護,今年我特別感謝“每日一更群”、“創業者健身群”,沒有這樣的組織,我很難想象既使我靠路邊停車寫字,僅僅是為了十二點前交付。
“你要在當下為良好習慣付出代價,在將來為壞習慣付出代價”我覺得這句話是好的,關注自己從關注習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