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如果一生中只能擁有一個品格,我最希望是什麼?

是自省。

這是一個狡猾的答案。

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這些品質其實都存在:善良與邪惡,傲慢與謙卑,勇敢與懦弱,誠實與詭詐……正面與負面一體兩面,呈現出來的,只是比例問題。

自省的意義在於,教會你一種能力,讓你可以不斷髮掘自己的正面品質,透過打磨讓它的比例逐漸增長,從而成長為真正的“品格”。

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自己是對的,然而現實會用一記狠狠的耳光告訴我們:你錯了。

倘若沒有自省的能力,你會怨天尤人,指責對方,甩鍋周遭,卻從來沒有後退一步去思考:我真的錯了嗎?哪裡錯了呢?

只有自省,才會讓我們認錯糾錯,獲得自我成長。這種能力,在親密關係中也尤為重要。

01

在構建親密關係之初自省

——難

這個之初,不是讓你去預判你們會出現什麼問題,而是你把對方,擺在什麼位置。

很多人在愛情迸發的時候是沒有理智的,強烈的愛意讓你覺得自己找到了真愛,或者靈魂伴侶,然後就一頭紮了進去。

大家要知道,意識一旦定錯了型,在後面問題爆發的時候,就會越痛苦。

在心理學中,是不存在“真愛”、“靈魂伴侶”這類說法的。

沒有一勞永逸的人,躺贏的愛情,所以在構建親密關係之初,我們就該問問自己:我把ta當成什麼?是一個有血有肉,有獨立人格的人?還是我的概念裡的一個概念?

其實這個很難,被愛情衝昏頭腦的我們尤其難。於是就有了下面一個議題:當問題會出現的時候,你應該怎麼辦?

02

在親密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自省

——更難

親密關係中,會出現很多無法調和的矛盾,爭吵爆發的時候,沒有人會覺得自己是錯的。

否則怎麼會互不相讓,爭吵不休?退一步,認個錯,不就完了?

讓一個認為自己正確的人認錯道歉,除非有深厚的情感支援,可是,當情感被消磨殆盡了呢?你還有驅動力去認錯妥協嗎?

一吵架就揭老底戳傷口,互相傷害樂此不彼,眼看就要分手。小燕一臉懵逼,不知所措。

“怎麼會這樣呢?現在感覺我和他什麼都不合適,以前那個完美戀人好像就是一場夢”小燕問我。

英國19世紀初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喬治·戈登·拜倫說:“愛情中的歡樂和痛苦是交替出現的。”

從本質上來說,一對戀人從相戀的第一秒,就是問題浮出表面的時刻,只不過它還沒有演變成行為衝突呈現出來。

戀愛談得越久,對彼此的幻覺越少,真相則越扎心,問題則越清晰。

解決了,就升級,解決不了,那就逃避。例如:妥協式結婚,又或者,直接分手。

婚姻同理。

03

透過自我成長

培養自己時刻自省的能力,

——再難也要做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一個人之所以會愛上另一個人,是因為“自我的投射”。

故事裡說:上帝用男人的肋骨創造了女人,男人和女人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也是通常我們所說的,“我缺失的另一半”,“缺失”是真的,“肋骨、另一半”,則是扯淡。

1、洞察衝突背後的原始創傷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小燕說,現在男朋友對她大大咧咧的性格很不滿意,總覺得她不注重生活的細節。

小燕很委屈,說:“一開始認識的時候我就是這種性格,為什麼現在才不滿意?”

事實上,並非男友對她不滿意,而是一開始的時候,因為“投射”,讓男友和小燕都認為,彼此是自己的“理想自我”,這種虛假的“自我圓融感”造就了當初的激情,虛假的始終是虛假的,真相總是會打破這個幻想。

表面上看,男友是對她大大咧咧的性格不滿意,實際上,是男友發現了她不是自己的“理想自我”。

同樣的,小燕愛上的也並不是男朋友本人,而是自己的幻覺。

小燕有一個挑剔苛刻的母親,成長時期經常受到指責,很少得到正面的鼓勵。小燕自我缺失的部分是“被包容”。

而與男朋友之所以會在一起,是小燕覺得男朋友非常溫柔而且寬容。這樣的特質與小燕的缺失一拍即合,於是在小燕眼裡,男朋友就變成了童年時期渴望的母親形象。

可是,幻覺終究只是幻覺,男朋友畢竟不是母親,過往的缺憾也屬於“不可逆”的範疇,潛意識一直都知道。它會一直製造矛盾、衝突,提醒你問題的存在。

並不是愛消失了,而是問題浮出水面了。

2、培養對自己的覺知

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只有一種社會關係:和父母的關係。

我們現有所有社會關係的模式,都是童年時期與原生家庭模式的複製貼上,它隱藏在潛意識深處,操控著我們的每一個行為。

除了問題爆發之後的自省,它還需要你對自己行為有“覺知”,去觀察和思考自己目前做出的行為,是基於童年創傷把對方當做了原生父母,還是基於客觀事實做出的反應。

表面上,你是在和你的伴侶發生衝突,實際上,你是在為童年的創傷吶喊。

“吵架的時候覺得自己是對的,可是隻有接納了痛苦,看清楚了痛苦,才發現自己真的錯了。我哪裡是在跟他吵架,我是在跟自己較勁!”小燕在諮詢結束的時候說。

以上只是自省能力在親密關係中的應用,放在其他方面同樣適用。

過程固然必定痛苦,可是當你透過自省獲得成長,看到那些優質品格在身上閃光的時候,也充滿了成就感。

我是你的朋友戴夢令,有情緒疑惑,可以說給我聽。

8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一個人的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