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在網路評論上,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挺自己崇拜喜歡的某某人、某些人、某些事的,基本上也都氣憤填膺的反對那些反對自己喜歡崇拜的人。好像不氣憤填膺,不大聲疾呼,就顯示不了自己的高見,顯示不了自己所挺的人有多好多正確,自己反對的人有多虛偽似的。人有逆反心理很正常,改變一個人的長期養成觀念認識很難也很正常,但是做人,要少些戾氣和刻薄的先聲奪人的言行。一個人自以為竊以為再有才能再有底氣而妙語如珠或出口傷人,也最好別把對別人的指責建立在戾氣和刻薄之上。

說到底,雙方都能理解的最好結局就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既然做錯了事既然有病了,絕大多數人的評論都是批評,說明傷害了絕大多數人的感情和公共視聽,相信網上絕大多數人的批評都是“指正”,所以我們要能理解這種批評而不是詭辯迴避和不承認錯誤。更要認識到,對於雙方見解,網上絕大多數人對某一方的批評都是善意的“猛藥”,有些對自己的圈子和圈子裡的人入戲太深,不理解別人和別的圈子的善意批評,也最好別靠充滿戾氣、刻薄、謾罵、斷章取義、以偏概全去掩飾去粉飾,要相信,歸根結底,所有的批評都是讓他們和他能矇蔽的人明白做人的道理,做人道理當然也包括文學的道理。歸根結底,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歷史上,有多少名人也犯過大錯誤?!所以,所有的批評歸根結底都是都是善意的,教他們怎樣重新做人。他們重新做人了,對他們來說不是丟人的事,而是對他們自己和社會來說都是“善莫大焉”的好事。

相信某些人,不是“咬著屎橛子犟到底”的人。不是自以為每件事都是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動不動就充滿戾氣刻薄謾罵絕大多數反對自己圈子的人。不是沒有最低風骨的人。

14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當你不滿足自己的財產時,富人也都不滿足於自己的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