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一個場景裡或者時間點,忽然看到自己與別人的差距,進而意識到了自己的無知與空蕩,於是迫切地渴望透過讀書來填滿自己腹內巨大的空虛與失落,至於究竟能不能追的上別人,那是後話。
這是我一直在堅持讀書的原因。
用同事的話來講,我是一個好鬥之人。
是的,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會比別人差多少,只要是能夠通過後天努力來補足的,我都十分樂意調動起自己全身上下的每一個戰鬥的細胞,去快速地奔跑,爭取在短時間內取得最大的突破,比如別人在聊天當中提到了幾本我沒有聽過的書或者知識點,我便會在私下裡找來那幾本書快速地泛讀一遍,又或者把不熟知的知識點檢索出來瞭解一下,這樣的行為習慣,讓我在悄悄與人競爭的過程中,獲益頗豐。
當然,我也喜歡向別人學習,也許並不總能做到低頭請教,但至少會偷偷地觀察別人的優點。然而,步入社會後的學習不等同於在校期間的學習,總有老師會不辭辛苦地追著給你知識教你成長,身邊的優秀之人也並不會總有空閒時間與你交流討論,更多的時候,我需要靠自覺,靠主動,靠內在驅動。在這樣的條件下,書本便成了永遠都不會拒絕你的好老師,只要你有時間,它隨時都能陪著你一起進步。
我在元旦那天,給自己立下了一個“一年之內閱讀200本書”的新年目標,這是一個很難完成的目標,但我願意賭上每天上下班4個小時的通勤時間和睡前1小時的時間來去嘗試一次,也許最終連一半的數量都未必能夠完成,但至少它能敦促著記得每天翻翻書,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減少一分與別人的差距。
讀書真的有用嗎?
我並不是一個唯讀書至上的人,很多在工作、生活和學習中得到的方法,其實還要比書裡的理論知識更為有效一些。但讀書總能彌補到現實中因條件限制而不能獲取到的知識,比如你無法走到歐洲的某個小國家裡一覽該國的人土風情,也無法聽到某位知名物理學家解析的宇宙的前世今生,更無法回到歷史的長河中感受朝代更迭的波瀾壯闊……但這一切,都可以透過閱讀來間接獲取,滿足自己的求知慾。
我的身邊有很多熱愛讀書的人,無論是現實中的朋友,還是隻能神交的網友,亦或者每日一起工作的同事或合作過的老師,他們的博學多聞與侃侃而談總能激勵到我,提醒我要更加地努力,而且一定要跑得比昨天更快一些,才有可能追得上別人的腳步(至少能聽得懂別人在說什麼)。
一定要選擇讀書嗎?
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讀書,也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靠讀書這種方式來獲取知識,在我所認識的人裡,同樣有多不愛看書但同樣才華橫溢在某一方面知識博學的人,他們更傾向於聽音訊、看影片,甚至是跟人聊天。
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也並不總是快樂的,有時候也倍覺痛苦,尤其是在讀一些經管類的圖書時。與文學作品相比,這類書籍少了很多趣味性,甚至個別理論深奧的書讀起來簡直是味同嚼蠟。但這也不意味著一定要在不熟悉的領域裡窮根究底,有時瞭解到一點兒皮毛知識也算是重大收穫了。
能享受讀書自然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不能享受也不意味著要苦苦支撐,在不擅長的事情上耗盡時間和精力往往會得不償失,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獲取知識,同樣會收穫到很多東西。
這是我在讀書這件事情上的一些體會。
新的一年裡,希望與你一起分享更多好書的閱讀體驗和收穫,一起讀書,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