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一青年坐在地上哭泣,覺得自己拼盡全力,卻一無所獲。

人們感同身受,但事實是,我們付出的努力和成功所需的努力相差甚遠。

我一妹妹剛生了小寶寶,困惑說:我給寶寶拍嗝,從來沒聽到打嗝聲。

我也很好奇,我給小魚兒每次都能拍出嗝啊。

我就把寶寶抱過來,拍了二十分鐘,小寶寶打了一個響響的嗝。

這才明白,原來她拍嗝時間太短了。

當你覺得做了很久,想要放棄的時候,其實故事才剛剛開始。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成功是一種稀缺資源。

有句話說的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苦中苦就是你成功的資格,否則這種稀缺資源憑什麼給你呢?

所有人都能跑到的里程,不會成為馬拉松的終點。

運動員最清楚這個道理:感覺到最累的時候,真正的比賽才剛剛開始。

要想分出勝負,必須把大家基礎能量耗盡,比的就是誰的剩餘能量更多。

做事情也是這樣:一帆風順的時候,很難分出贏家;只有當市場低迷,基礎資源耗盡,弱者淘汰,強者才能浮現。

也就是,菜鳥出局時,才是高手開始對決的時刻。

從進化的角度來說,普通人繼續堅持確實要面對死亡。但上帝就是要透過這種方式,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這裡面還藏著反脆弱機制。當感覺到肌肉撕裂時,身體才會過度補償;做事一樣,殺不死我的,讓我更強大。

好啦,我們已經知道了,感覺自己不行的時候才是剛剛開始的原因。那麼我們如何在不行的時候繼續前行呢?

第一,命令幹下去。

人要分清誰是我?我就是我的觀察者。一旦做到自我觀察,就把我與身體分開了。我要做一個霸道總裁,命令員工(肉體)繼續努力!

記住,觀察者始終可以說,我相信你可以,因為你有自由意志。

肉身的懶惰會欺騙大腦:你不行了,要休息了。你要做的,就是不要理會,用意志命令他繼續跑下去。如果相信子彈打不死你,就能活下去。

我們之所以會死亡,因為大腦告訴你一旦發生xx你就會死,於是真死了。

當然要了解自己(不可恢復)的極限,讓傷害發生在死亡界限內。

第二,轉移注意力

跑步的時候不要關注痠疼的小腿,要盯住目標,像開車一樣,不要看方向盤,而是要看前方。

當胳膊抬起來平指向前方時候,別人很難拉下來,因為注意力不在下方。

人要站在人生的高維度上,就不會覺得累,因為此刻才剛剛開始。

第三,關注痛苦感受。

一旦關注痛苦感受,人的觀察者和痛苦分離了,也就無從感受痛苦。

人常在自動模式下,把我和身體混為一談。身體累,就會誤以為我(觀察者)累。請看《我是誰》。

觀察者其實是感覺不到痛的,那是一種迷惑自己的假象。

第四,分解人生目標。

人有個工作停止積累效應。不斷跑步時,勞累積累,大腦反饋:都跑這麼久了,該停止了。

幹工作也是如此,心裡會不斷積累的工作量,讓你感覺夠多了。

這種模糊的夠多了,源於缺乏目標。所以,要有目標且儘可能高一些,所謂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

我們告訴自己這才剛剛開始,是為了把累積量歸零,讓自己以為才剛剛開始,所以不累。

還可以把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容易達成的小目標,也就是工作積累停止效應到達之前,不斷歸零。

第五,最佳化做事方法。

人最荒謬的事情就是,始終用同一種方式對待生活,卻期待不一樣的結果。

我們要有研究的心態,當感覺到難或者痛的時候,說明方法出現了問題。

人拼的不是意志力,因為大家差不多的,而是方法,比如以上所有方法。

記住,要讓大腦不斷從舒適區向學習區邁進,痛苦才是學習的本質。

成功是稀缺資源,只青睞於擁有“感覺不行的時候,故事才剛剛開始”心態的人。

做事如此,關係不也如此嗎?當一個人對你的請求說“不行”時,溝通才剛剛開始。

5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一天雜感系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