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裴多菲

這首追求自由的詩篇,我們耳熟目染。作者用自己的筆寫出了想要自由的渴望。

當國家受到別人壓迫時,我們急切的渴望自由;在和平的年代,我們也迫切地想要追求自由,因為我們想要做自己喜愛的事情。自由在每個人的心中,從來都沒有被遺忘。自由不是靠別人施捨,而是要靠自己去追求。

一、自由是隨心所欲嗎?

不是的。如果自由是隨心所欲,想幹嘛就幹嘛,那有些人會做出傷害別人的行為,導致其他人無法享受自由的生活。

自由是相對的。自由是有條件的,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活出內心中渴望的自我。

在去年的嚴重疫情下,全國採取封城的計劃,還是有人擅自出門,不配合監督人員的登記,拒不佩戴口罩,甚至破口大罵,你們不能限制我的自由?我想去哪裡是我的事,你們管不著。他所說的自由,是對自己而言,他的行為是自私的,根本沒有考慮到別人,考慮到國家。在疫情嚴重的情況下,不聽從警察和他人的勸阻,還侮辱他人,最終也收到了應有的懲罰。

他的行為不是追求自由的,而是胡作非為?

再看看美國,同樣也收到了疫情的衝擊,他們的國家並沒有封城,很多的人都沒有佩戴口罩,疫情期間還展開多人遊行,導致更多的人感染了病毒,嚴重的患者喪失了生命。至今統計,美國疫情死亡人數馬上突破50萬,難道這就是自由嗎?自由就是讓自己的生命受到危險,而從不防護嗎?

不,這不是追求自由,這是為所欲為帶來的後果。打著自由的名號想幹嘛就幹嘛,從不考慮自己是否會被感染,是對自己和家人,不負責任的做法。

自由就是不用帶口罩,疫情會自己消失,最後眼睜睜的看著親人,一個個離世。這是自私不是自由。

自由在不影響別人、國家的前提下,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要的未來。自由是有條件的,無條件的不是自由,而是胡作非為。

二、自由是一種心聲,是每個人的心之所向。

在日本攻打中國時,我們哪有自由?每天生活在飢寒交迫、橋林彈雨的日子裡,我們看不到未來的希望,無法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處處受到管轄。生命都無法保證,更不敢想其它的事情,每日盼望著戰爭什麼時候可以結束。

那時的人們,盼望能夠自由的生活,多麼希望和平。無數的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給我們換來了一個自由、和平、民主的社會。

現在的伊拉克,就是以前的我們,他們也盼望能夠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期盼以後未來的某一天,可以快樂的在路上奔跑,可以和孩子自由自在的玩生活。往往事與願違,依舊沒能夠徹底實現。這樣的願望是需要很多人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的。

在戰爭中,自由是件多麼奢侈的事,但也是所有人的共同心願。為了以後的自由,所有的人都願意付出生命來換取。

在惡劣的環境中,人們更加嚮往自由。因為追求心中的自由,是每個人最終的心願。

三、 自由是我們的內心世界。

我們口口聲聲說愛錢,但其實心裡都明白。我們追求的是錢帶來的自由。有了錢,我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可以完成未完成的心願,可以享受錢帶給我們的自由。但如果我們沒有錢,就無法追求自由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古代詩人:陶淵明,為了追求自由,棄官歸田,享受美好的田園生活。他覺得只有生活在田園,才能不被官場所束縛,最終找到內心的平靜。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寄託與田園美景。也有了名作:“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佳作。

我們的身體感受到自由,內心也要追求自由。只有心和身體在同步,才能達到真正的自由。當我們的身體無法感受到自由時,就會把自由寄託在我們的精神上面,從而達到精神上的自由。

女作家三毛,是追求精神自由的人,她有一個不錯的家庭,但她決定去流浪,去想去的地方生活,和最愛的人經歷了風風雨雨。她是自由的、灑脫的,她用自己的生命去尋找自由、追求自由。

從她的文字中,讓我們感受到了沙哈拉沙漠的美麗。也感受到她,從不美好的生活中創造美好,把樸素的生活過得如此浪漫。她的心一直跟隨著自己,找到了內心的自由。

“生命短促,沒有時間可以再浪費,一切隨心自由都應該努力去追求的,別人是如何想我便是那麼無足輕重了。”

三毛的一生都在追逐自己內心的自由。自由就是我們內心萌發出的一顆小芽,看著它慢慢長大,開出一朵小花。跟隨自己的內心,也就找到真正的自由。

自由是我們可以自由的呼吸、自由的飛翔、自由的玩耍,享受內心的寧靜與安和。

自由最終的目的是讓我們達到內心的平靜和快樂,找到屬於自己內心的幸福。望每個人都能直到內心那朵自由的小花,陪它一起慢慢開放。

3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到底是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