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有人說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認知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認知缺陷。你永遠賺不到超出認知範圍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靠運氣賺到的錢,最後往往也會靠實力虧掉。

教父說:用一秒鐘看到本質的人,和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看來,認知不僅能多賺錢少虧錢(獲取財富),甚至還能改變命運。認知會影響我們的行為,選擇和判斷,認知的本質就是做決定,認知決定選擇,選擇構成命運。

人的差距往往由對事物不同的看法開始

人的四種認知狀態第一種: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在這個階段是並不覺得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

表現出來典型的特點是比較以自我現有的認知為中心,只要是和自己現有的認知不一樣,就會覺得不好,不願意接受新的或者其他的觀點和看法。

它最大的誤人之處有兩個:一個在於並不敬畏認知和自己身邊或周圍的事物,比如人是需要不斷學習、演化和提升自己,第二個是有什麼問題總是先找別人或者周圍的原因,而沒有去找自己的問題。這兩點對人的成長、提升和發展有非常大的影響和阻礙。

第二種:知道自己不知道

在知道自己不知道這個階段已經開始有敬畏之心了,有空杯心態。知道自己需要豐富自己的認知。

典型的特點是知道人是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自己的,如果不堅持學習和提升,就不會進步和發展,是真正的相信這個道理。

處在這個階段,人們都會表現得比較自律和努力了,因為他是從心裡相信這個,而不是為別人而學。

第三種:知道自己知道

知道自己知道主要是指已經具備了豐富的經驗,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並且相關知識、能力經過了客觀實踐和時間的檢驗,自己對事物的認識確實已經提升。

知道自己知道需要透過長期的實踐、學習和歷練才能形成。它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建立在客觀基礎上。

第四種:不知道自己知道

在不知道自己知道這個階段已經擁有了人生的智慧,它更多的對人是一種牽引作用,告誡人們要永遠保持空杯心態和敬畏之心,是認知的最高境界。

心理學認知的七個層次

本能認知層

身處本能認知層的人受本能的驅使,在行為處事時傾向於追隨自己本能、喜好、難以保持理性的思維和判斷

立場認知層

處於立場認知層的人在乎外界更甚於自我,過於看重外部的評價,對自我、外部世界的看法會隨著環境、立場的變化而變化

自立認知層

處於自立認知層的人具備很強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人,認為努力奮鬥可以帶來成功,認為未來是值得期待的

利益認知層

處於利益認知層的人把利益看得很重要,在具備自立認知層的思維認知模式基礎上,行為處事以利益為導向,追求成功,力爭上游

辯證認知層

處於辯證認知層的人可以用辯證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世界,在具備自立認知層的思維認知模式基礎上,懂變通,適應性強

關係認知層

處於關係認知層的人注重人際關係,在具備辯證認知層的思維認知模式基礎上,願意為親密的家人朋友犧牲自己的利益

超我認知層

處於超我認知層的人把社會規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當成行為處事的準則,在具備辯證認知層的思維認知模式基礎上,追求至善的境界

有的人用一種否定,歪曲的態度去看待自身,外部環境和未來,這樣的思維認知模式會使個體在遇到壓力和挫折的時候更容易抑鬱或焦慮。有的人強調個人對環境的掌控及自我潛能的實現,甚至會偏執地認為自我是世界的中心,這種思維認知模式會導致難以適應社會環境、難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的人則強調融入集體,強調剋制、順其自然及顧全大局,甚至會犧牲自我的合理權益去討好別人,這類思維認知模式則會導致個體難以形成高自尊、對自己的評價依賴於外部的評價。這些都屬於較低層次的思維認知模式。中等層次的思維認知模式以一種肯定、積極的態度去看待自身、外部環境和未來,強調獨立自主的前提下不脫離社會和團體,能夠遵守社會規則,但在理解個體和社會之間的聯絡方面存在進一步提高的空間。高層次的思維認知模式則會以一種肯定、積極、辯證的態度去看待自身、外部環境和未來,擁有高層次思維認知模式的人不僅能夠肯定自己作為一個個體的價值,並且認為個人的價值不因他人的貶低而降低,同時也能夠看到個體和社會之間的聯絡,遵守並理解社會執行的規則。知識與認知的區別

對認知層次的解讀,具有啟發和思考意義,不過還是比較抽象,更具體地講,知識觸手可及,但是知識的提升需要你花費大量時間去吸收轉化為自己的能力,才能為你所用,為你創造價值。認知通常不需要你專門花費大量時間去吸收,只要你願意思考、執行、總結並加以擴充套件。短時間內,你就可以感受到他給你帶來的不同感受。

比如,認識到保險很重要,這是認知;而教你怎麼買保險,怎麼在保險中避坑,這是知識。

比如,認識到團隊很重要,這是認知;而瞭解怎麼建立團隊,維護團隊,帶領團隊,這是知識。

比如,意識到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是認知;而學習如何科學強身健體,如何養生,這是知識

知識和認知的區別,可以解釋為什麼領導和老闆往往並不是專業技能最強的人。

認知,幾乎是人和人之間唯一的本質差別。技能的差別是可量化的,技能再多累加,也就是專家。而認知的差別是本質的,是不可量化的。

影響認知的五大因素

環境 人脈 閱讀 經歷 思考

有人說,經歷是最好的老師。這話沒錯,經歷能給你最深刻的體驗。但是你能從這位好老師身上學到的很少。因為人這一生,所能經歷的實在有限。如果一個人的認知處於社會底層,又不善於學習,不願學習,經歷又少,人生階層躍遷的希望將十分渺茫。

以前沒有網際網路,我們所能接觸到的環境和人脈實在有限,現在只要我們有意願,就可以透過網際網路瞭解全球,瞭解各種文化,聽各種專家學者分享前沿思維。同樣作為工具,有人上網打遊戲,沉迷娛樂,有人卻將其作為最便捷的學習利器。

提升認知的兩大屏障自以為是,是自我認知升級的死敵。自我否定,就是假設自己無知,是自我認知升級的唯一路徑。不做痛苦的自我否定,認知上不了一個新臺階。即使正確資訊擺在面前,你也會視而不見。這基本上是區別英雄和凡人唯一的機會了。以為自己認為很重要和真的認為很重要,往往不是一回事。自認為覺得很重要,但根本沒把它轉化成真正的行動。不行動的認知,就是偽認知。炫耀自己知道,有什麼用?一個浪潮打過來,認知就沒了,如同沒有。真正的認知,必須知行結合。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於術。低頭做事的時候,也要記得抬頭看路。

7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內心強大的人,早戒掉了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