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興許有些沉重與悵然,你見過離你僅有0.5mm不到的校園暴力嗎,我見過,因為我親歷過。我選擇寫下,因為那是過去的沉重,卻能夠為當下反思。而為什麼,用讀書來代替暴力作為關鍵詞,因為那是我們心中一片獨特的淨土,不問來往,但求心安。我讀的書很少,於是最近我開始仔細的讀一讀,源於鎖屏提示的那寥寥幾句,始於每位先生筆下的春秋繁華,文化大觀。

這是一個聽起來相對沉重的話題,但從我的視角,從親身經歷,想要為感同身受過的人一絲溫暖和支援。在每個成長的階段,都有不同的聲音和力量在將我們推向下一階段的關口,你要讀好書,你要做乖小孩,你要讀好大學,你絕對不能早戀,你要向XXX多學習,這些,成就了我們的兩幅生活面具,一面是乖順堅強,一面是渴望自由,做我所喜。

初中,不知道是不是每個學校都有小團體每天無所事事的大喊大叫,甚至是,欺凌弱小。那時候,也許你和同學一起嬉鬧著,無意間就會被不知緣由的一腳踢中小腿,而那些旁觀者,帶著嘲笑與疑惑,不解的湊熱鬧,不敢吱聲,在默然中四散開來。他們眼中,這是一樁小事件,在受害者眼中,那些高高在上的目光,成為那個青蔥巷口,一個同齡孩子特殊的灰暗記憶帶,混雜著十三四歲崩裂的自尊與恐懼,他們中的有些人,選擇妥協和墮落,有些人,選擇倔強和隱忍,而我,是後者。

高中,文理分科之前,遇到新鮮的夥伴,此前,我是張揚的,愛笑的,甚至有些瘋狂。喜歡那些形形色色的朋友,不是因為他們多認可我,喜歡我。而是,一種向心力,吸引著我,又或是那個年紀,單純的需要夥伴。

而後,我遭遇了校園暴力。我不記得發生了些什麼,只記得和我一起的姑娘,我們在邊緣,承受那些形形色色的嘲諷與捉弄。從桌底突如其來的礦泉水,打溼一片褲腳,永遠收不齊的小組作業,對相貌和背景的嘲諷,好像全世界都知道,你不好,你真爛,快滾出去吧。

以至於,在那個有些臭美的年紀,戴上一朵新的頭花,都好像成為層層目光裡的汙點。

所以,我是誰,我是否值得被愛,為什麼這樣對我,我真的這麼糟糕嗎。

那時候我想過輟學回家,想過自殺,但從走廊墊腳往下看,原來我很怯懦,生命,一定不會因為這而不能前進的對吧。

想想小時候,輾轉在各個親戚家寄讀,在昏暗潮溼的屋子裡,聽一夜大人們打牌叫板的嘈雜,鬧鐘的分針牽引著思緒,一聲聲,爬進幼年早早入睡的雨夜。那時候,親戚朋友的小孩,弄壞了我唯一的鬧鐘,那時候,鬧鐘像是什麼很珍貴的東西,沒了它第二天起床都是毛病。而我,只是個附屬品,何必為我責怪別人家的小孩,所以,沒有人為我發聲。一切,都是為了讀書而將就。

為了讀書,前前後後將親戚家住了個遍,那些年的情分,只是情分所託而已。

因為不想讓家人擔心,在掙扎徘徊之間,我開始好好學習了,那頓悟,亦是一種刺痛的成長。

十幾歲的年紀,興許不知道什麼是善惡,看見別人做什麼有利,也就跟著做什麼了,適者生存,不過是求個當下的安穩。發現別人的醜惡,沒有意識去幫助或引導,只是下意識地對該現象或行為發洩個人的情緒,為了得到更多人對這種情緒的認可,肯定發現這一問題的人“魅力”,於是,偏見,歧視與厭惡,散發開來,成為了集體暴力。它們最可怕的不是,落在受害者身體上的淤青與傷痕,而是落在青澀人格里,逐漸放大的警惕、恐懼,甚至是對世界的漠然。

讓自閉症/抑鬱症的孩子 抽身

後來,讀了大學,我真正明白讀書的意義。讀書,不止是與名學典籍的交鋒,有人覺得讀書痛苦,有人覺得讀書是種品味與享受,故而汗牛充棟,樂此不疲。重要的是,讀好的書,讓我們在文化的牽引下,尋找到獨屬於內心的桃源。達不到無人問津,亦有世俗煙火,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與什麼人相交,過什麼樣的生活,聽什麼故事,感知什麼情緒,享受何種當下。

如果你問我,那些糟糕的事情,你還會難過和恐懼嗎?

我不會,所以我坦然寫下。前段時間,網抑雲的梗,其實讓我思索很久,真的有這麼多抑鬱症患者嗎?有些人是逃避現實,有些人是真的在絕望的邊緣,自我掙扎,這個社會,不應該把每一種可能儘量認為是不可能,而是努力發現這些可能性,儘量扭轉,使之成為不可能才對。網抑雲的背後,是什麼促成了抑鬱成災,是代際的矛盾,還是盲目的社會輿論,還是龐大的腐爛資訊在吞噬年輕一代?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在做的,只是希望在看的每一個你,認真生活,心存善意,如果你的身邊,也存在這樣的暴力,請用你的方式,正確的,為這個世界挽回一點真心。

5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約個打油詩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