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個人的發展要趁早做好計劃,只有明晰的目標,才能指導我們在新的一年按部就班地執行,才能有所成就。
與家人團聚、共享歡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很多人已經開始走在返程的路上。而就地過年的大部分人更是已經在規劃自己的新年計劃和目標。
有了計劃,有了目標,還不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落到實處。簡言之,就是想到了,還要做到。
01很多時候,我們都喜歡等,想做什麼事時,心裡總想著再等等,直到拖到最後一刻,才急急忙忙地去做那些早該完成的事情。
古人云:莫等閒,白了少年頭。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差距,往往就是源自所謂的“等等”。
在現實生活中,那些成功的人,未必比你我都聰明,也未必比你我都努力,但他們卻成功了,而我們卻還在原地踏步。
箇中原因出在哪裡?主要是他們往往比你我有著更強的自律能力和果決的執行力。
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差距,就是源自這種超強的執行力。別人做到了,而我們沒做,這就是差距。
在《心智突圍》這本書中,作者說:“執行力是我們跨越平庸的必經之路。所謂執行力,就是能夠把想法計劃付諸行動的能力,這在於一個人是否清楚地知道該如何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如果說一個人的想法是0,那麼執行力就是1。從0到1,就是最關鍵的一步。你只有做出行動,才有可能讓0變成1,否則,一切都將是空談。
達·芬奇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頂級藝術家,他留給世人的《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等作品,體現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
達·芬奇的成功世人皆知,聞名遐邇。但是,他背後所付出的努力更是令人歎服。
達·芬奇有著超強的自控力和執行力。為了畫好一個圓,他會連續畫169個圓,直到畫出的圓無可挑剔為止。
正是這種精益求精的秉性和驚人的執著精神,為他創作出絕世佳作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
02在《心智突圍》中,作者還提到:“想到了,學會了,並且最終做到了,這樣一個人才能獲得成長,真正地改變自己的生活。”
遺憾的是,現實中,很多人剛開始興致勃勃地做計劃,打算在某個階段實現什麼目標,理想相當豐滿。
然而,一旦將想法落到實處,便發現前路困難重重,畏首畏尾,遲遲沒有實質性地走出第一步。
於是,從心裡安慰自己,再等等,等到某個條件成熟了再做。漸漸地,一拖再拖,事情絲毫沒有取得進展。
在書中,作者深度剖析道,執行力上的低效能,往往源自我們內心所面臨的幾個問題:
①、選擇太多,資訊過載;
②、內心的噪聲太多;
④、不懂拆解任務;
⑤、懶惰,愛給自己找藉口。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各種資訊猶如“亂花漸入迷人眼”,導致我們難以做出準確的抉擇。於是,採取行動的時間自然也跟著推遲了。
同時,內心的噪聲也會阻礙我們採取行動。心中的雜念太多,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和消極的想法,從而進一步吞噬我們的行動力。
有時候,人太過追求完美也是一種負擔。心裡的期望值越大,越是害怕失敗,越是不敢走出第一步,最終什麼也沒做成。
從本性而言,人都是好逸惡勞,愛給自己找藉口。總會在潛意識中給自己尋找舒適區,從而不肯挑戰自己,導致雷聲大雨點小,最後不了了之。
03既然困難多多、矛盾重重,那麼,我們就真的沒法突破自我了嗎?
在書中,作者給我們支了一招:用“執行地圖”來解決拖延症,提高執行力。
第一步:拆解執行環節;
第二步:細化行動;
第三步:設定執行意圖;
第四步:定位核心行動。
面對一個想要達成的計劃或目標,我們首先要將它拆分成一個一個小的環節,接著細化到每一步要做什麼,然後確定哪些是核心的行動,重點去擊破。
如此環環相扣,當裡面的每一個細化行動出現內心噪聲時,要及時地給予自省與鼓勵,化阻力為動力,從而保證行動的持續性,最終實現目標。
比如,在新的一年裡,我們給自己制定一年閱讀200本書的目標。那麼,我們首先要將它拆分到每個月讀16本書,再進一步具體到每個星期4本書,最後落到實處就是每天讀半本書。
隨著目標的一步步拆解,我們會發現每天讀半本書並非難事,可以企及,心中便有了信心與動力。
在落實每天的閱讀任務時,我們往往會被各種瑣事纏繞,心裡開始滋生種種放棄的念頭。
這是從0到1最關鍵的一步,我們一定要及時自省,並給予鼓勵。在每天的閱讀時間,不妨關掉所有的通訊裝置,免受干擾,讓自己安安靜靜地讀下去。
有了“執行地圖”,我們的閱讀目標就能順利達成了。
04 寫在文末“平庸或者卓越,都潛藏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行動裡,最重要的不是你曾經想到過什麼,而是你最後做到了什麼。”
讓我們在全新的一年裡,給自己制定一個新目標,然後利用“執行地圖”去一步步地實現它,最後達成所願,成為更好的自己。
新的一年,加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