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2021年,21世紀的第3個十年。

站在40歲的人生路口。高曉松說,原以為四十不惑,是到了40歲,就什麼都明白了;等到了40歲,才發現是你最終明白了世界運轉並非總如我們所願,學會了不和世界較勁,學會擁抱變化,接受平凡的自己。

小時候我們總聽一句話: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那時候,並沒有很深的感情。然而,世界就是不確定的,一個高度不確定的非線性方程,不可預測,一個小的變數擾動,都會帶來系統極大的蝴蝶效應。不變中,又有它的確定性,比如質能守恆,能量物質轉化,變形卻永不消釋。

沒有人可以預判未來,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企業名流。他們只是在恰當的時間做了對的事情,不可重來。

那普通人怎麼辦,應該怎麼去努力?

一、all in那些美好且不變化東西,並做好當下。

世界多變,但真善美皆為世人所期待,再過100年也不會變化。

有時候,工作是無聊,且看似無用。但做的過程,最底限是你對外展示人格,執行力,靠不靠譜的過程。結果的獲取有太多的因素,天時,地利,人和。就算結果不好,你拼盡全力,大家仍然會認可你的靠譜。這個年代,不缺機遇。做人正直,做事靠譜是對一個人最好的評價,而做好當下,就是獲得這個評價的捷徑。

多讀書,而且帶著問題的主題閱讀。

羅振宇說,真心感覺時間不多了,只爭朝夕,還有太多的事情想去做。

主題閱讀有點功利性,但效果最好,讓知識生長到你自己的認知結構上。

財富就是你認知的變現,超過認知的意外財富,會以不同的形式還回去。

提升認知,讀書使人不惑。

不確定的世界,就像一個機率分佈。努力未必成功,讀幾本書好像也沒有什麼變化,但長期堅持對的東西,這個機率分佈在默默變得對你有利。大數定律下,機率收斂到數學期望。你發現自己的運氣在變好。——越努力,越幸運背後的數字邏輯,去持續改善命運的機率分佈函式。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二、開拓工資以外的現金流及個人商業模式

前面的事情當然都是對的,都值得去做。然而,回到問題的核心,如何賺到工資外的錢是關鍵,然後再看這個模式能否批次複製,能否以僱傭別人的方式(買別人的時間)來複制,這就是構成商業模式

主動收入最為直接,以工資為代表——批發時間。也有人選擇業餘零售時間,比如外賣,順風車等。但工資以外,最好是“一次付出,可以多次銷售的產品”。比如寫一本書,開發一個軟體產品等。至少邊際成本需要越來越低。

記得當年p2p流行的時候,p2p平臺大多數以暴雷結束,但當年給p2p平臺批次開發網站及app的小公司,反而賺得一桶金。

讓錢生錢,這個自然不必說,投資理財學習的是收益率。而本金還是需要額外去賺取。

這背後的關鍵仍然是產品邏輯——為誰解決什麼問題?

痛點越痛,人群越大,則越多人願意為之買單。切入點,就是解決自己關心的問題,那麼你作為這個需求的產品經理,把握的點一定非常準。

比如,我現在關心如何理財錢生錢,那麼給我自己提供一個解決方案的同時,我相信這個解決方案也會有其他人需要。

三、整合資源。

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資源也是侷限的。學會整合資源,藉助外力實現共同的願景。有共贏思維,先想想能幫別人解決什麼問題,創造什麼價值,而後,自然會有回報。

不是費心去彌補短板,而是讓自己的長板更長,依靠協作來補足短板。

當然合作是件並不容易的事情。

共同的目標,價值觀,一群人一起往前走,利益分配最最佳化等,這些問題並不容易。

我們要做什麼,實現什麼目標?而且需要什麼樣的資源匹配。

做出量化策略,可以指導投資,那麼這是有價值的。

如何變成商業產品,以及如何營銷與推廣出去,可能需要不一樣的想法,營銷高手,流量主等等,如何包裝成好用的產品並最大化商業價值。

3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驀然回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