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成年人是孤獨的,隨著成長的程序,年少時純真且純粹的朋友逐漸離去,許多成年人除了親人與愛人之外,甚至沒有一個可以真正信任的朋友。

但年少時期的我們並未如現在這般孤獨,我們有著足夠的朋友填充我們的生活縫隙,我們也可以毫無顧忌、保留地向其全盤傾訴我們的苦惱。

年少的我們可以毫無顧忌地遠離一個人,也可以快速地接納一個人,而成年後,我們雖然時常想要去接觸更多的人。

但我們往往會在開始之前,選擇放棄。

少年的我們與

成年的我們

成年後的我們,在希望與他人建立關係時,往往是充滿顧忌的,我們不僅擔憂於對方的拒絕,還擔憂著在交往過程中,我們自身的利益是否會受損。

我們的防備心隨著我們的年紀一同增長,防備心使我們愈發地擔憂於自己的善意被錯付,甚至是被他人所利用。

而實際上,我們都是由年少時期成長而來,許多人在與他人接觸時,都是抱有善意的,既然許多人都抱有善意,為何許多成年人卻面臨著朋友越來越少的窘境?

真正的原因在於,許多人沒有進行過必要的交友理念轉變。

01 少年時期的交友

少年時期的交友是興趣導向的,我們在選擇結交哪些朋友時,首先考慮的是對方與自己的性格、興趣是否相符。

少年時期我們也很少去考慮利益,我們並不會因為一個人可以為我們帶來好吃的零食、好玩的玩具而選擇結交。

因此,少年時期的友誼往往更為穩固,畢竟性格相投代表著雙方可以快速建立感情,而沒有利益糾葛,則自然使雙方減少了許多衝突點。

但少年時期的交友方式,在成年後卻不再適用。

02 成年後的交友

成年後,我們不得不採取一種更為謹慎的交友方式,來避免交友所帶來的風險,因此我們在選擇與朋友結交時,首先考慮的是雙方的利益結合。

我們只有先確定對方不會對我們造成負面影響與傷害之後,才會嘗試去了解對方的興趣與性格特點。

並且,我們只有在確保與對方的結交有利於我們自身的情況下,才會選擇與對方進行接觸,我們的交友原則由興趣導向轉變為利益導向。

問題是,許多人並不願意進行這種轉變。

未曾轉變的

交友觀念

許多人並不希望將交友原則由興趣導向轉變為利益導向,畢竟在友情中摻雜著利益,似乎是一件“玷汙”友情的事情。

但利益導向的結交方式,卻是成年後所必須進行的一次思想轉變,因為許多人的物質並不足夠充裕,自然要儘可能的減少自己的試錯成本。

如果一個人仍然憑藉興趣導向結交朋友,則很容易使自己的精力分散,導致競爭上的落後,這並非是危言聳聽。

那麼,又到底是什麼原因,使我們在步入社會後拒絕以利益為導向,作為我們結交的主要考慮因素?

01 社交成本

對於成年人來說,結束求學生涯後,則需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博得生存的機會,每天的工作自然是佔據了成年人大量的時間。

當工作擠壓成年人的時間,那麼在交友問題上成年人則需要慎之又慎,防止因結交了錯誤的物件,而使自己的一部分精力白費。

如果以利益導向作為結交的條件,在結交前便考慮雙方的相處可以帶來什麼樣的價值,那麼則可以事先地確保自己的精力不會荒廢。

當然,這裡的利益並非是特指金錢,而是泛指那些可以為我們帶來價值的利益,比如可以從一個人的身上學習到許多知識、比如對方可以為我們帶來情感上的舒緩,都可以認為是附和我們自身利益的。

02 教育影響

長久以來我們所接受的教育,便是要求我們結交純粹的友誼,並從小向我們灌輸利益的“骯髒之處”。

誠然,在少年時期我們需要這樣的教育,這可以幫助我們避免陷入“功利主義”之中,走向錯誤的道路。

但當我們步入社會之後,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兩種角色,一種是對家人、朋友的純粹與純真,另一種角色則是我們為了更好適應社會所刻意表現、扮演的。

我們之所以會分化出這兩種角色,本就是源自於我們認識到在社會中生存與在家庭中生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情。

相應的,我們的交友方式,也要產生改變。

03 過往記憶

我們每個人在年少時都有著難以忘記的友情,而這些友情建立在純粹的興趣之上,自然是充滿了契合。

並且由於年少時期所面臨的煩惱、磨礪、誘惑相較成年要更少,朋友之間的友情也不會遭到過多的挑戰,因此我們在成年後,仍會對年少時的友情產生嚮往。

但年少時期的友情,並非如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美好,甚至於說,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痛苦,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我們所遺忘。

年少時期不成熟的心智,往往使我們缺乏擔當、判斷與堅持的勇氣,相互之間所謂“美好”的相處,無非是蒙上了一層叫做青春的濾鏡。

那麼,我們自然也就不必留念曾經的交友方式。

孤獨的

成年人

我們之所以孤獨,之所以無法像年少時有著那麼眾多的朋友,便是在於我們的交友導向沒有從興趣導向轉化為利益導向。

許多人由於受年少時回憶與對利益的負面態度影響,從而對成年後以利益為導向的結交方式抱有拒絕態度。

所幸的是,成年後的我們,有著選擇權。

01 享受孤獨

毫無疑問,許多人並不想改變自己的交友導向,利益結交這兩個字是被他們所不齒與不屑的,但這並沒有關係。

如果我們不想以利益導向與人結交,那麼我們便需要找到一種享受孤獨的方法,在孤獨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洞見。

社交在許多時候可以增進我們的見識、使我們認識到更為廣闊的世界,那麼我們如果選擇了孤獨這條路,自然是需要彌補這部分缺失的體驗。

不同人享受孤獨的方式不同,有些人所謂的享受孤獨,不過是對社交採取了一種迴避態度,每天仍會對社交產生嚮往,卻沒有行動而已。

但還有一部分人,則是充分的利用了“孤獨”的時間,去進行能精進自己思想的行為,正如有人喜歡看書、有人喜歡雕刻、有人喜歡手工,他們都從中獲得了滿足的充實感。

02 利益結合

那麼,如果我們不想去享受孤獨,想要透過社交使我們獲得更多的情感慰藉與見識到更多的思想與觀點,則自然需要去扭轉自己的交友導向。

如果我們和某個人的結交,有助於我們雙方可以獲得更多的價值,不管是情感上、資源上還是利益上,那麼則意味著我們有著締結長久情感的可能。

當我們確定結交有助於利益增進時,再去考慮我們雙方的性格與興趣,當利益與性格、興趣契合的情況下,這種感情是最為穩固的、有價值的。

成年人的世界都很忙,如果只是興趣相投,則很容易成為“酒肉朋友”;如果只是利益相投,而沒有興趣所帶來的情感基礎,則很容易遭到背叛。

因此,成年人的交友方式,便是尋找那些利益與興趣、性格相投的志同道合之士。

成年人可以享受孤獨、也可以有選擇的結交朋友,前提是自己的選擇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出自於對社交的迴避。

年少時期不摻雜任何利益的關係固然美好,但顯然不再符合現如今社會的需要,它只能延續而不能重新建立。

如果我們可以正確地忍受孤獨,在孤獨中獲得更多的洞見,那麼選擇權仍在我們手中。

15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孩子的最大心願不過是父母恩愛,家庭和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