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越到後來,能滿足我們的東西成本越來越高,獲得感越來越少。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也不再是那個一根棒棒糖,解決一個小問題就能快樂半天的孩子。
可是,我們遺忘的是,到後來,我們也變成了更加不專注的大人。
01
前幾年有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豆瓣評分高達9.4,比《舌尖上的中國》還要高。
很多人被工匠們“擇一事,終一生”的狀態打動。那些罕有的全神貫注的時刻,是一種讓人頭皮發麻的精神高潮。 可幸的是,我們還不曾喪失有覺醒和欣賞的能力。諷刺的是,這個時代彷彿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時刻讓人分心的環境。
開啟App,本來只想看看新聞,一不小心就點進了淘寶短影片的推廣連結。去商場買個東西,花花綠綠的折扣一大堆可最後只能節省幾分錢。明明想好好地選擇一項適合自己的護膚品,廣告鋪天蓋地,選了大半天還是無厘頭地買了最開始看的那一款。
02
當然,始作俑者還是我們自己。把原因完全歸因到自己身上,是有點嚴格了。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我們看起來越來越忙,越來越有效率了,但思緒卻總是處於迷茫和遊離的狀態。
上班時,思考這一天工作概況的人越來越少了,都在想:我今天幾點下班呢?鑽個空子追會兒劇吧?晚上回家吃點啥?有人可能說,關注生活的細枝末節有什麼錯的。
是的,要分辨對錯確實沒必要,可捨本逐末的同時,你還抱怨成績上不去,工資太低了,真的挺沒意思的。畢竟,你關注了什麼,會決定你能擁有什麼,你能成誰。
03
不自覺地想起了前段時間攝影師趙震火了,因為他在兵馬俑臉上發現了工匠的指紋。為給照片拍出最美的自然光線,他甚至會等一年。這些細節背後,是耐心也是匠心,更多的是專注和堅持。
而在他在講述自己拍攝兵馬俑的工作時,數次哽咽:“當你和他站在一起,透過鏡頭看著他的眼睛,你能感覺到他的呼吸,這一刻他不是陶俑,而是祖先。”“我擁有全世界最棒的工作。”
“我拍著拍著一抬頭,我看見了兵馬俑的臉上有指紋,那是兩千兩百年前,製作兵馬俑工匠的指紋。”“我們剝離的真的是泥土嗎?不是,是時間和歷史。我們的祖先已經化為了泥土,他包裹著這份禮物,一直送到了我們的面前。”
我看到這條新聞時這段不由自主地淚目了,這可能就是我自己缺失的東西吧,能對一件事情如此的專注和熱愛,為之動容和熱淚盈眶。真好啊。
04
如果我問你,你堅持得最久的一件事情是什麼?大多人可能都會無奈地搖搖頭。我們的腦海裡永遠是半途而廢的減肥計劃,永遠是無疾而終的書法課,甚至是千奇百怪卻沒有付諸行動的想法。可有的人,一生都只在做那麼一件事。
你默默在心底給自己填一份簡歷:特長?愛好?這個時候你就該明白生活待你苛刻的原因。沒什麼好抱怨的,作為成年人焦慮的事情確實很多。
比起呻吟,我們能做的,更重要的是一件件地處理,有條不絮,別被雜亂無章的生活任意宰割。
學習工作時放下手機,與人交談時聚精會神,做好該做的每一件事。當我們一點點地變好時,再回過頭,或許生活就不再那麼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