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有些特別有意思的現象:
在人前說你赧被人知的私事你解釋時,他說:哎呀多大點事兒,做人別太較真。比如近幾天鬧得上了熱搜的袁姍姍、張小斐事件;
想讓你違反規則辦事時,他說:你太迂腐不懂變通了,做人別太較真;
你工作非常認真,他說:你這樣太累了,工作要學會團隊協作和合理分配,做事不要太較真。
諸如此類,慢慢地,你被貼上愛較真的標籤。這個標籤 一旦被貼上,可不代表你擁有了一種優秀的品質,他往往代表著你令別人討厭。“較真”在詞典裡的解釋是:認真,太當回事兒,與含糊,模糊相對。本來是個中性詞,它為什麼就變成貶義詞了呢? 那是因為這些人的腦子裡的各種“混蛋邏輯”,可不是“認真”該背的鍋。常見的跟“較真”相關的有:
混蛋邏輯之一:我說沒錯,你認真就是錯。
混蛋邏輯之二:不遵守規則是一種社會正確。
混蛋邏輯之三:自己會做不是本事,能夠讓人幫你做才叫本事。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混蛋邏輯呢”?那是因為他們看別人對自己的說的事或者玩笑認真,大多數時候她知道自己錯了,他害怕這種認真,所以想把責任轉嫁給受害者;不遵守規則可以成為規則外的受益者,比如別人排隊2小時,你插隊就買到票,多好的事兒,再排隊,你不就是傻子嘛;當然如果你們是維護規則的人,你按規則辦事,他不按,則顯得他不負責,所以你的認真還是要被鄙視;認真做事累?自找的,誰讓你不安排給別人?不知道讓別人幫助?那是你自己的資源整合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不行。
看清了這些人的邏輯,我們再來看看評價你“較真”的人,要麼是自己做不到,希望別人也別那麼做;要麼是壞;要麼是不能夠準確看到事情的本質,隨口給的評價,因為較真是態度,資源整合和溝通協調是能力,認真做一件事情並不代表不行,而是不願意把自己的責任轉嫁他人;
較真是一種多麼美好的品質啊。
每一篇論文、每一個演講、每一份交接給同事的工作.....都在能力範圍內做到盡善盡美。事情就會越做越好,能力也會越來越強,可以承擔的責任也越來越大,相應的就會越走越遠。而那些靠糊弄做事的人,永遠只能沉浸在自以為是的小聰明中越陷越深。
認真可以讓你看到更高畫素的世界。當別人只會對你說一句“太較真”的時候,你可以對這件事情追根溯源,找到本質。選擇反駁她或者懶得反駁她的評價。真正的認識和反思自己的行為。
較真你就輸了,可有些事情跟輸贏無關。較真是對世界保持好奇,是對專業的負責,是對熱愛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