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縱使是在連續的兩天晚上下都下了不小的雪,但新春的氣息已經如同這一整天的陽光和藍天一樣,迫不及待的彰顯著喜悅的氣息,我在心裡,也莫名的期待著這一年。

前路依舊漫漫,路長而修遠兮。

依然近在眼前的去年已然落下了永恆的帷幕,新的一年的大幕已經在徐徐拉開,所有未知的等待,都要登上舞臺,不知道會演繹什麼樣的內容,會在哪一刻碰撞出精彩,但,所有春意融融,繁花似錦的時光,都足以讓人生報以太多的期待。

在新的一年的工作,新的一年的忙碌即將開始之前,藉著尚能悠閒的時光,絮叨幾句。

以前的很多的時候,聽到的最多的詞語,就是學習,照做,而去年一整年,身邊很多的朋友、同行,都在說著思考,不管真的思考,還是假的思考,不可否認的是,“思考”這個詞,在默默的低調裡成了時髦。

年前的時候,我也做了一些思考,可是很奇怪的是,當時的思考結果,卻在過完年短短的時間裡,卻又被不聲不響的推翻了。

那麼,只能是再繼續著思考,畢竟,沒有經過實踐過的理論性的想法,是否是對的,是否經得起檢驗,一切都尚是未知的數。

雖然,有些事情的發展和結果,如果無法避免,就應該積極的去應對。就像這些天各大媒體上再沒有提起的美國1.9萬億的美元刺激計劃,或許是過年的喜慶轉移了很多的視線,或許是國會的透過,其他的程式已經無法阻擋,即將塵埃落定,或許是各大媒體都不希望過度的關注和造成輿論的壓力等等吧。但是,即便未來三年真的是全球的經濟通脹,那也不是基層群體能夠阻擋的。作為底層的勞苦大眾們,或許,在這疫情劫波剛過的一年,相逢一笑,多去思考和嘗試,完全是有好處的。

對於許多的傳統行業來說就從單純的銷售模式與普通的常規產品來說,市場的紅利期其實是早已經過去,銷售的模式,也在網際網路行業的衝擊下,逐漸的失去他本該有的作用和不可替代性。對於普通的實驗室裝置產品,工業備件、耗材的這類市場區域受限比較大的行業和領域,就顯的格外的艱難了。

對於許多的傳統行業來說就從單純的銷售模式與普通的常規產品來說,市場的紅利期其實是早已經過去,銷售的模式,也在網際網路行業的衝擊下,逐漸的失去他本該有的作用和不可替代性。對於普通的實驗室裝置產品,工業備件、耗材的這類市場區域受限比較大的行業和領域,就顯的格外的艱難了。

對於很多的中小型傳統的貿易公司來說,大多數的企業,並沒有說完全去注重過對於公司的品牌,形象的塑造。其實,企業形象這個問題,是說不清,也抓不住的東西,但是仔細想想,你的市場的競爭力為什麼會下降,你的市場為什麼會越做越窄,其實說回來,那還是企業的知名度不夠,還是品牌不夠響亮。企業不管大小,在市場上競爭,就不能擺脫市場的規則,企業是要講求社會形象和公眾評價的,就像一個人的形象和人品,放大了,公司團體如此而已。

企業的傳播和塑造和以前有諸多的不同,在去年之前,一般都是某度的競價排名,某60的關鍵詞推廣,以及一些專業的知名B2B網站的站內推廣,阿里與京東的網上商鋪,而未來的趨勢,一定是新媒體和自媒體。

很多年前,我所接觸,略有熟悉的行業,看見過很多的新公司進入,看到過有些老企業轉行和轉型,以前並不覺得有什麼,市場還是那塊市場,需求量或大或小,但是近兩年,很多的同行都在抱怨生意不好做,其原因無非還是產品的市場存量已經大大的減少了客戶群體使用的需求量,再個是,網際網路企業的信譽度和體系逐步完善下,使得市場的價格格外的透明,價格戰已經再次向成本控制,進貨渠道,分貨渠道,運輸,售後等細分領域發起了進攻,而對於所有的企業來說,每年的運營成本都是逐年增加的,但市場佔有率的競爭,卻已然越來越激烈,而客戶,還是依靠多年來積累下來的老客戶,其實,誰都知道,當一個企業過分依賴於某些老客戶的時候,這個企業的經營實際上是很危險的,業績,利潤等等,會受到終端使用者的影響而產品很多的影響。正如有很多的自媒體的博主在網上說過,很多的製造企業,未來的紅利,已經完全不來自於硬體,而是軟體和服務以及資本市場了。當然離這樣的市場模式,依舊會有一段至少幾年或者十幾年的路程要走,也或許這種說法也並不對,或者並不全對。

或許,對於大中型的企業來說,成本的控制和人員結構的最佳化是提升利潤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但是對於小型企業來說,成本的控制風險是遠遠難於大中型企業的。其實成本與利潤,是在於透過何種的方式合理的轉化。就像很多的時候,投入和產出不一定是正比,但是很多的事情是不能只看一時的,應該立一個短期的規劃和長期的預期,只有在一個有框架的路上走,快速的試錯,快速的調整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總想著短期內獲取較高的利潤,很大可能是自己的一廂情願或者是犧牲長期的利益來換取,這都是不可取的,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優質客戶一旦失去,就很難,或者的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挽回,得不償失。而且,只有市場客戶的積累,才能從理論上的拓展銷售,逐步變現為實際的銷售。今天無意中看到了一則新聞,震坤行開始打造三級市場的倉庫,開始建造智慧化無人倉庫,針對國際,國內超大型的企業,建立數字化智慧無聊管理系統,不的不承認,這是一種前所未有,不管想象的創新,在強大的資金和技術的支撐下,將原本存在了很多年的透過招標,指定等等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廠家和貿易商,都拒之門外,與超大型企業,形成了穩定的供應合作的同時,也形成了對客戶群體的單一性壟斷。其實這種模式一但執行穩定併成功的化,必然會從大到小,從少到多,形成一個龐大的體系和叢集,所以在這個時間被加速的時代,對於中小型的企業,生存的空間必然會被逐年壓縮,而傳統的進貨渠道,分銷渠道,也都會被逐漸形成物聯的網際網路企漸漸吸納,畢竟,銷量才是話語權,而未來的變革,只會越來越多樣,只會越來越貼近市場。所以在一些像震坤行,京東工業品,阿里巴巴,尚不在意,尚不能觸及太多的領域的產品,應該多吸納和推廣一些。

未來的幾年裡,我覺得對於傳統的貿易商來說,客戶的數量,尤其是優質客戶的數量是格外重要的,對於市場的競爭程度是不可抱有僥倖心理的。對於優質客戶,(個人覺得未來的優質客戶,就是回款準時的客戶)的開發就顯的格外重要,首先是在區域內的客戶進行細緻的梳理和溝通,對於有過詳細調查和評估的客戶,可以為提供3%的限額,限賬期、限產品品類的服務。雖然有價格戰的嫌疑,但是一方面可以對新的客戶,建立起供應的入圍,以及建立更多溝通的可能性,其次是對於有些客戶經常需要的產品,尤其是耗材類產品,囤貨有銷售時差的風險,不囤貨毫無品控和利潤,但又是想長期銷售的這類產品,可以暫時做此類的嘗試,在一種或者相關的幾種產品極低利潤的銷售積累裡,完全達到銷售量的目的,以及關聯產品的逐步細分、補充的目的。只有銷量的增加,才能得到廠家的供貨數量,價格,時間上的支援。而透過這種方式,逐步的去和客戶探討客戶的具體需求,鞏固客戶合作穩定性的同時,再去實現其他產品的推介,完成銷售。在產品的推動與拉動上,形成有效的互補互助。

不是所有的產品都要掙錢,而是在銷售的過程中貼近市場尋求新的產品,包括非標產品以及模式上的創新。

任何的產品和模式,都有他的時效性,也有他們的價值週期。

前些年,很多的公司都在宣傳專業化,專業化的領域,專業化的產品,專業化的服務。但是又有多少,真正的做到專業化?另一個角度說,行業也隨著科技的進步,行業也受經濟,市場需求的影響,行業的波動性也很大,需求量和利潤的波動也很大。所以,我覺得,作為服務型的公司,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對於產品的拓展以及產品質量的甄別是極為重要的,越多的產品,越合理的價格,才會有越多的銷售機會,但這不是盲目增加的,是在客戶群體能夠大機率使用到的情況下做產品的拓展,並且是針對客戶的群體的工作使用特點,進行細分化的拓展。

未來,對於中小公司,最難的,恐怕是物流的計劃管理和供貨時間所造成的物流成本,但是,隨著震坤行,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再為打通“送貨最後一公里”的時候,網際網路已經將產品送達的時效,一再一再的苛刻的壓縮,所以,對於很多中小型的企業來說,如果犧牲使用者的使用時間,來換取一定的客戶體驗,這也是不可取的。服務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需要認真對待和做好的事情。

未來的一段時間,在市場依舊不夠明朗的時候,更應該系統,有針對性的去開發市場,尤其是有針對性的開發陌生領域的市場,畢竟每個地方的經濟都有他的特色,每個地區的競爭程度,市場需求量亦是不同,我想未來的3-5年,在經濟快速發達的地區和省份,其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但是不能因為害怕投入和競爭的激烈,短期內的利潤損耗大,就不願和放棄,因為市場的機會,稍縱即逝,失去了,便失去了,失去的,也是產生更多利潤的機會。

將所有的目標量化起來,逐步的來施行,儘可能的調動已有人員的工作積極新和執行力。

5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十年之約,開篇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