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從心動,到觸動,到感動,再到行動,4個點,4個過程,不應單獨割裂,而是一體,緊密銜接。

完整的人格,或健康的心態,其實從一開始到最後都只是保持一顆心的真實反應的狀態罷了。反之,但凡只強調其中一點,要麼表現為表裡不一,要麼表現為曇花一現的姿態,要麼表現為極端或偏激。

很容易理解,我們看到一個感動的畫面,內心肯定會受到觸動,在當時的時空角來說,我們的善心被喚醒,我們的覺知也被喚醒。那個時候的心靈是純潔的,是真實的,不帶有任何雜質。我們也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充滿真善美的,每個人理應表現真心,與人為善,傳播大愛與無私。

當時間切換了,地點變換了,環境變化了,你的心也跟著不一樣了。喪失當時受觸動的感覺,你彷彿又回到了原來的生活軌道,以原來的生活姿態繼續生活著。你會有嗔恨心,煩惱心;你會嫉妒別人;你會難以控制自己的脾氣;你會隨便破口大罵。

這樣的形象與你當初你自認為純真的形象大有反差,每當你再次看到受觸動的畫面,你內心的雜念消失不見了,你內心的雜質被清除乾淨了,你內心的浮躁被平息了。

哪裡出的問題?世間是否存在神奇的力量在操控著自己?有哪些你認為是“神奇的力量”已經成為你人生的精神支柱?

你會發現,人在孤獨無助的時候,如果有一個人及時向自己伸出援助之手,你會感激不盡,你會把他列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在這樣特定的條件之下,不知不覺中,他在你心中佔據了重要地位。可能日後他向你提出的任何要求,你都會無條件滿足。

你會發現,當你內心極度渴望某樣東西出現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有某個人能夠滿足你內心迫切的需求,他同樣也成為了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你也會發現,其實你內心很渴望有某個人能夠出現在你的生活圈中,他能夠積極影響你,改變你,成就你。一方面你希望別人能夠肯定你,另一方面,你也希望別人能夠看到你真實的改變。

以上三種情況都有一個共同點,且不論其中過程如何,這三種情況的焦點都是放在客觀的人事物上面。

你的情緒、思維、意念、語言和行為會隨著外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你的主見被替代,你的本我被覆蓋,你的覺知被掩藏,你的自覺被吞沒,你的主動權被剝奪。

你身上只有被動、渴望、負擔、恐慌和不安。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你會相應改變你的心態和姿態。

人的動力必須從自身出發,必須從自己著手。自己就是根,你要深深紮根;自己就是源頭,要好好挖掘;自己就是鑰匙,要好好把握;自己就是答案,要好好找找。

你必須明白,沒有任何一種外界的力量可以永恆成為你的力量源泉,心變了,一切跟著改變。

你也要明白,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時刻陪伴著你的身邊,不僅僅是指日常的陪伴,也是指心靈的依靠,精神的歸屬。

你的覺知層次在哪裡?你知道嗎?

5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存在即合理,你得允許你不喜歡的東西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