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人脈,立馬就會聯想到那些大人物的各類社交圈,可以呼風喚雨的強大氣場,那是令小老百姓止於仰望、不敢奢望的境界,不可同日而語,無法相提並論,永遠天差地別,完全兩個世界。
且罷且罷也。
所謂小老百姓,苟且於社會底層,以前不過一日三餐裹腹遮體,而今條件改善,也可以生活富足錦衣玉食。但倘若想更進一步向上提升,結交一些達官貴人,往往囿於圈子,難免疲累。有些人順其自然,不想為難自己,選擇放棄,安安耽耽地過自己的小日子;有些人心存執念,想方設法去經營,意欲積累一定的人脈,以期自己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左右逢源春風得意。百姓百姓百條心,各有所思,各有所求,基於本心。
有個當護士的親戚,供職於鎮衛生院,接觸的大多是基層醫務工作者,一般般的人吧會覺得知足常樂,安逸就好,但她偏不,內心極度不滿足,眼睛向上,一直有選擇性地與她認為有益的人交往。一年四季,她的飯局、應酬數不勝數,工資雖也不菲,卻是月光一族,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人情往來大抵需要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不是請客吃飯,就是送人禮財。好在她聰明,懂得投其所好,經常去農村老家搜尋那些城區難得一遇的土特產、綠色蔬菜,動員自己的父母奉獻廚藝、貢獻美味,家裡也成了她待人接物的最佳活動場所,於是她的交際圈頗為廣泛,說起來哪哪都有她熟識的人、關係鐵的哥們姐們。當然,既有付出,定有回報,經年累月,她收受的小禮小物也不可忽略,這便成了她的幸福源泉。
可惜,我一向不敢苛同如此這般功利心昭然若揭地互往,那得有多累,非我可以承受!像我這樣大大咧咧,最喜歡大事化小、不受干擾的庸人,自由散漫慣了,如何能夠經營人脈?想想都頭大,懶得動腦、不願投資,愛咋咋的。
我還是喜歡那種純粹的關係,人與人之間,少一些功利,多一些樸實,沒有算計,真誠相待,無慾一身輕,那才是最愜意的處世之道吧。
這些多年下來,鼻青臉腫的時候在所難免,但被感動得雙眼盈淚的時候也不少見。前些天,前同事給我快遞了她的勞動成果,沉甸甸的,開啟一聞,香味四溢,美得不可方物,一隻醬鴨、二條魚乾、一大包醬肉……不由在微信上示謝。得到認可,她特別開心,語音很激動,透露這些醬貨中,添加了醬油、老抽、生抽、料酒、桂皮、茴香、香葉、花椒、辣椒、花油滷等十多種配料,自然是香了喲,還詢問是否再多寄一些給我?我趕緊婉拒。想象身患小兒麻痺症的她,縱然善良豁達心靈手巧,因了身疾,更多體味被人嫌棄、奚落、不公之世態炎涼,而我只是將她視為朋友,伸了援手,就讓她感恩戴德得不行,銘記在心,每年都要數次快遞她精心打理的各種特產,令我動容,也慚愧。或許,這也是小人物的人脈?
就像前天,我分享了老家的新鮮蔬菜給堂姐,她隨即熱情地拎了一隻臘鴨送過來。物物交換也好,禮尚往來也罷,我真的很開心,自以為這是一種互相尊重的最現實版本,這與那些削尖頭皮去鑽營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哦。
所謂格局決定結局,圈子決定人生,那麼多人絞盡腦汁去拉關係、攢人脈,去追求更高更遠,自然無可厚非。但倘若,一方驕傲到了星空裡,一方謙卑到了塵埃裡,地位不對等,身份不匹配,強與弱之間非得靠某類手段去拉近距離,似乎也就背離了良善的初衷,且後患無窮。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招搖,小人物有小人物的閒適,竊以為,小老百姓的所謂人脈,不求刻意,只需隨意。人吧,還是自在最好,畢竟用得上人脈的佔比不高,為了偶然的需求而在平時下大功夫甚至傾盡全力去未雨綢繆,太過心累,非常煎熬。真正朋友之間的相處,因了彼此熟捻水到渠成,才讓人無所顧慮賞心悅目,內心充滿了暖意。
有悖本性的交集,終究還是慌的,順勢而為即可。當然,此乃個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