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祈願、心想事成,我們不禁會想,真的可以心想事成嗎?僅僅是向宇宙下訂單,處在同頻的創造中,就可以實現心中的願嗎?如果真的是這樣,我許一個願,一切就ok了,我也不用努力了。
而且,如果僅僅只是許願就可以實現我們心中任何願望,那它不就成為了放大我們私慾的工具,長養我執的幫兇了嗎?
心與創造首先,我們先來一起探究一下心和創造的關係。
所有你認為的,無論是對於自我的設定,還是對於外在事物的認同,都是來自於你的想象與心念的創造。我們的心念創造了我們的世界,也創造了我們所有世界當中,一切的關於命運的推演。
我們的生活,正是基於這樣的創造與限制,構成了我們人生中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的情形。是誰在主導這一切呢?其實就是我們的心念,心念起了關鍵的作用。
在命運無限的推動中,心念,會逐漸形成心態;性格,也會逐漸形成人格。而我們行為所留下的痕跡,就會成為下一個行為的推動。於是我們自己就感覺到陷入到了命運滾滾的洪流中,其實一切的根源皆來自於我們自己的心念。
你是你自己生命的主人,心具備了無限創造的可能,所以請善用其心。
而祈願,就是這樣一個推動我們生命發展的正確開啟。從這一點上,“心想事成”它是有可能的,我們的命運是自己創造的。
如何才能正確地祈願呢?首先需要有一個清晰的願,越具體越清晰越好。你想要達成什麼?成為什麼樣的人?你的願,一定不是模糊的,不是模稜兩可的。
其次,就是你需要建立信任。信任,是一份對於改變力量的確定!相信就不要去否定它,不要在患得患失之間猶豫不定,正是這些患得患失和猶豫不定消耗了你的願力。
信任,就是相信自己無限的潛質,相信一切都可以達成。祈願的過程也是我們的潛能被開發的過程,無限的可能在祈願中被啟用。因此它不是空想,而是我們本來擁有,但暫時失去的寶藏,籍由祈願被喚醒。所以祈願更像是一個修持的過程。
如何實現我們的願望?首先就是一份利他心。你所祈求的到底是自私的願,還是能夠希望所有的眾生、所有的生命都能快樂的願呢?是僅僅只出發於對於自我的那一份滿足,還是能夠籍由這一份祈願去幫助更多的生命呢?這一份利他心真的很重要。
因為利他心的基礎,即是感同身受。
當我們祈願真的是為了每一個生命的快樂而出發,為了所有這些生命,所有眾生的幸福而出發的時候,你就會了解到我與所有生命的完整性,就會喚醒強大的願力,籍於這個願力的托起,它逐漸就會成為那個願。那個時候就不是你在祈願了,而是願在託著你走。
其次是心的專注力。因為我們的心常常處於渙散的狀態,所以經常祈願的這些願力,就會被我們的妄念所擊潰。當心的專注力升起了,籍由正面的力量,願力才會清晰穩定而強大地發展。
最後是踐行的力量與勇氣。祈願之後,我們需要透過實踐來完成它,來不斷地強化和顯化它。這也就是發願與行願的一個完整的過程,它是一個整體。如果你發了100個願,但是在行動上卻常常懶惰放逸,願就會消耗在你的妄想中,留於無際的空想。
專注的力量,是一份正面的智慧;
利他的發心,是一份慈悲;
踐行的勇氣,是一份力量。
“智悲力”,就像我們說要德智體全面發展一樣。所以你在祈願的同時,願力也成就了你自己生命的進化。
原來祈願也是人生的一份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