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一生的事情,它能讓你收穫知識智慧,收穫精神力量,收穫快樂幸福。
也許有人會說,年輕時學習,是為了事業發展和社會生存。如今老了,學什麼也用處不大了。
也許有人會說,退休了,整天忙於買菜做飯,料理家務,照顧父母或兒孫。一天下來,忙累的要命,哪有功夫學習啊。
也許還有人會說,人老了,怎麼舒服怎麼開心怎麼來。唱唱歌跳跳舞,打打麻將下下棋,到處走走看看景就足以了。學習多傷神多累心啊。
最基本的學習是閱讀,最重要的學習是思考,最有效的學習是踐行。
退休以後,沒有了職業生涯的壓力,社交圈子越來越小,社會生活越來越少。如果沒有贍養父母、照料兒孫的事情,時間寬裕的你會感到生活乏味、空虛寂寞。條件尚好的,退休頭些年,你會熱衷於外岀旅遊,到處走走看看。平時,也會和不錯的姐妹郊遊採風,唱歌跳舞。而男人們除了下棋打牌,也會和老哥幾個偶爾小聚把酒言歡。
年輕健康瀟灑的日子很好過。然而,步入古稀之後,一年不如一年。如果你沒有養成讀書學習的習慣,老年的日子會更加的難過。
如今,物質生活越來越富有,但老年生活的質量是由精神底蘊決定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為了老年幸福,步入花甲後,不管你以前的基礎怎樣,都要更加註重學習。
一些老年人退休前精力充沛,神采奕奕,看不出什麼老態。可退休後明顯的變老。其原因是多數人無所事事,不再用腦,停止了學習。大腦用少了,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自然就會退化,其支配的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就不能協調,從而加速衰老。國外學者在人長壽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勤用腦是防止早衰的無價之寶。”還有研究表明:文化程度越高,老年痴呆的發病率越低。文盲老年人發病率是中學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的16倍。科學家用超聲波測量出,勤于思考的人的腦血管經常處於舒展狀態,從而保養了腦細胞,使大腦不會過早地衰老。
學習是在養智、養德、養心。用文化修養自己,可以鍛鍊大腦,少得痴呆;可以汲取精神養分,擁有靈魂;可以提升生活品質,陶冶情操;可以適應社會發展,緊跟時代。
學習不僅僅是讀書,學習的方式很多,時時處處、生活點點,都有可學習的東西。學習在於點滴積累,把學習當成一種需求、一種自覺、一種生活,長此以往,必會改變你的生活。
與公與私,說小論大,都離不開學習。不學習,你都沒有談資,怎麼與人交流。不學習,你落後時代,怎麼與社會相融。不學習,你不懂生活,怎麼獲取幸福。與同學們共勉。
總之,老有所學,為老有所為、老有聽享、老有所樂提供了知識、能力和情趣。老有所學,從退休開始,從當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