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生活美好,生存不易,要好好照顧自己。
(1)
旅行是一種癮。每隔一段時間,我就忍不住想從眼前的鋼筋混凝土裡逃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16歲那年,大二,第一次流浪。清晨,長街,廢棄的天台,磨破的腳趾,模糊的自由,除了大量的書籍和考試,成了一種新奇。
不幸的是,年輕的叛逃者總是徒勞無功。自吹自擂始於憂鬱,終於憂鬱。退學後沒多久,野心軟化,開始向骨子裡的懶惰低頭。
慢慢的,我不屑於認真完成學業,不想安於現狀。我越來越不現實了。我顯然是在為自己的放任和懶惰找藉口。我不得不抬起驕傲的下巴,對身邊的人大喊:你知道嗎,我在尋找我想要的生活。
高考失去了利潤,我的心情成了病,父母失去了理智...雖然那三年我倖免於死記硬背地重複和同行競爭的殘酷,但我不能否認我付出了“自由的代價”。
當一點點地擔心滾成一個大雪球,打在前面,無論你有多難受,你都會變得任性。
(2)
曾經看過一個求職節目。舞臺上的女孩兩個月辭職三次,堅持做體驗者。問為什麼,她說:“因為我喜歡吃飯睡覺。多合適!”
老闆聽了,有點緊張。“是的,那你可以設計路線,避免旅遊的風險嗎?能說第二外語不累不髒嗎?以後能不能策劃,寫作,拍攝,做後勤?”
面對一連串的問題,女孩的笑容突然崩塌。她轉過眼睛,走了回去。“我只想改變我的生活方式。我不能想那麼多……”
話音一落,燈滅了,女孩氣得扭過頭去。她從來沒想過公司會為“創意”買單,但也不會傻到變成“提款機”。
有人說,沒有窮遊的人沒有資格談人生;也有人說大城市的床不如小城市的房...有時候,這些口號就像過濾器,都被美化了。很多人聽了就信了。他們還沒來得及消化,就被一句口號分散了注意力。
他們說要遠離北上廣,卻從來沒想過;想著賺大錢,卻沒有態度和能力優勢。所謂“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像是變相的逃避:因為現狀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無法直接面對,乾脆選擇捂著眼睛耳朵,扭頭就跑。
如果你不確定,迷茫,逃到天涯海角都會撞上牆。
(3)
大概,這就是現代人的“口是心非”吧。
一邊說荒野的原始和自由,一邊想看幾千年前的沙漠,看浩瀚的星月海,但又懶得花太多時間,怕苦怕凍;
雖然詩和遠方不是幻想,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心情和信心在陌生的環境和未知的生活中謀生。
“因為我無法理解生活的美好和100種風情,我不得不沉浸在新奇中。我以為我看到了新大陸,但我只是重複了舊習慣”——明明是渡船,船上的人卻把它當成了彼岸。
(4)
就像我看的一部電影,男主角在畢業之夜和朋友闖進12家酒吧,喝完了60瓶啤酒。醒來之前,他看著地平線,以為自己終於要和這破碎的一天說再見了。直到二十年後成為大叔,他才意識到,那個夜晚其實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
有成千上萬的東西想逃離千千世界:被毀了的日常生活,低落的收入,毫無價值的另一半,以及無盡的汽車貸款...
我們希望我們不認識的人,我們沒去過的地方。我以為找到了,問題就都過去了。
但是,每一個選擇都有周期性的無聊和厭倦。與其怪環境,怪父母,怪戀人,不如先做個旁觀者:分清願望輕重緩急,先問自己想要什麼,再問自己想要怎麼樣。
要想騎著馬,帶著劍灑脫到天涯海角,首先要練好貼近身體的技巧;如果你想在任何地方玩得開心,那就放棄懶惰和貪婪,放棄你的blx...
當然,不要把某一份工作,某一種生活方式理想化。畢竟每一天都有它的光彩和轉折。如果你要逃避,不妨問問自己:我是遵從內心,還是遵從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