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在現實生活中,有人就像帶刺的玫瑰,雖然花香四溢,卻讓人敬而遠之。

有人則像牆頭上的雜草,隨風而動,沒有任何立場可言。

這個世界並非總是非黑即白,往往還存在第三種選擇,讓我們學會中庸之道,既不得罪於人,又能保持原則,做生活的智者。

01

在《心智突圍》這本書中,作者說道:“自卑的人,做事縮手縮腳,不敢如實表達自己,總是忍氣吞聲;而自負的人,則常常太把自己當回事,喜歡斤斤計較,甚至看不到別人的好。其實不卑不亢的處事之道,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

當我們不總是頤指氣使、盛氣凌人,我們就懂得尊重別人,擁有一顆包容之心;當我們不妄自菲薄、自視甚低,我們就會變得從容而淡定。

其實,這裡所說的不卑不亢的處事方式,就是一種中庸之道。

那麼,何謂中庸之道?

在《論語·庸也》中,孔子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人要奉行一種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

人生在世,就是要達到一個自然平衡的狀態,不偏不倚剛剛好,在兩種對立面之間尋求一種動態的平衡,找到做人做事最恰當的那個支點。

中庸之道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它不是讓人一味地善良軟弱、毫無底線,而是讓善良自配一副鎧甲,具有透明可行的原則,從而能夠在軟弱與強硬之間找到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

由此可見,在人際交往當中善用中庸之道,做到以和為貴,可以有效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紛爭與矛盾。

一代文人鄭板橋說:“難得糊塗,吃虧是福。”

做人大可不必錙銖必較,放平姿態,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得饒人處且饒人。

到頭來,你會發現自己看似吃虧了,卻贏得了別人的尊敬與愛戴,生活處處都是歡聲笑語,何樂而不為呢。

02

既然中庸之道如此重要,那麼我們該如何踐行這一寶貴的為人處事準則呢?

在《心智突圍》一書中,作者提出人際關係往往具有以下四種狀態:

1. 雙贏;

2. 雙輸;

3. 我輸你贏;

4.我贏你輸。

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生活中,後面的三種狀態,很容易讓彼此陷入不是你贏就是我輸的對立境地裡,人際關係變得劍拔弩張。

這樣的心態會不自覺地把對方當作假想敵,見不得別人好。

看到別人在大城市裡買房安家,就會說那又怎樣,這麼窄的房子還不如我老家的那棟豪宅。

看到別人在工作上步步高昇,就會說有什麼了不起,還不是靠巴結奉承得來的。

“無法看到別人的好,自然也不相信自己可以從別人那裡學到東西。但是如果你用一種雙贏思維來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我們就會進入“我很好,你也很好”的人生階段。”

“我好你也好”就是一種雙贏的局面,它本質上就是一種中庸之道,讓我們在輸贏的世界裡找到第三種折衷的原則,從而獲得持久穩定的和諧與平衡。

要建立這種雙贏的思維模式,你要做到換位思考,凡事多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設身處地去理解別人的想法與需求;還要做到求同存異,嘗試創造第三種選擇,達成共識,讓彼此都能接受。

03 寫在文末

做人是一門高深的大學問。為人處世做得好,你好我好大家好,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相反,則會嚐遍世態炎涼。

在複雜的人情世故中,願你我都能夠善用中庸之道,以和為貴,以雙贏的思維模式去為人、去做事,做一個有智慧的人。

-END-

6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女人,悅人不如悅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