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我的成長中,首先教育我的是要與人為善,然後是要好好學習。
我小時候以為的“善”等於“好孩子”。於是,我的人生信條裡,“做個好人”便是第一條。從小我就努力做一個講禮貌的孩子,拾金不昧,助人為樂......聽到別人的誇讚,我會覺得很自豪,會覺得沒有丟父母的臉。久而久之,別人眼中的我是好是壞,成為了我判斷自己好壞的標準,這也是我後來變得虛榮的開始。做個好人沒錯,但是缺乏了自我認知就會迷失自我,就會失去行為的準則。
“好好學習”是我的第二個主要任務。小時候,因為父親的軍人身份,我在廣西和湖南之間來回輾轉,在湖南時都寄居在大伯家。大伯家裡有四個孩子。二伯家就在同一個屋堂,家裡也有四個孩子,老三和我同年,讀一個班。我母親三親姊妹分別嫁給了父親三親兄弟,這種親上加親的關係,使父母非常放心地把我一個人放在家鄉讀書。實際上孩子的世界並不像大人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對於我這麼一個突然出現在他們生活中的城裡小丫頭,他們最初是新奇的,慢慢地他們覺得我分去了父母對他們的愛,因為伯父伯母們不想讓我受委屈,所以大多時候都會對我格外寬容,這也就使得我日漸被孤立。
由於我在部隊幼兒園上過一期課,所以在那所不大的鄉村小學裡,我的學習就顯得格外突出,經常會得到老師們的讚揚。這成為了我可以在心底裡變得強大的動力。我覺得你們再團結,再孤立我,我都可以用學習來打敗你們。於是,成為學校最小的少先隊員,成為第一個代表學校去鄉里參加教師節活動的學生......諸如此類的榮譽,讓我得到了巨大的滿足,也逐漸迷失了學習的方向,虛榮心蓋過了我的求知慾。或者說得到他人的讚揚成為了我學習的動力。
童年時期開始,我就把別人對我的評價看得很重很重,不遵從自己內心的滿足感其實是虛無的,是可以導致自己徹底失去自我的惡源,其實也註定了我後來悲劇人生的發生。
今天的我才深深體會到:一個人必須得到自我肯定,才會得到內心的滿足,才會真正的強大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