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生的,是奔古稀之年的老人了。欣逢太平盛世,有幸享受退休社保金,在感謝國家給了我們退休老人穩定溫暖幸福生活的同時,也讓我不時在想,我們這些平凡而又飽經歲月蒼桑的老人,在半個多世紀人生歷程中,主要的感悟是什麼,有那些重中之重,影響、悠關一生成敗的人生經驗教訓值得總結呢?我將其具體概括為三句話:
第一,人生事業是天。事業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發展之基。成人進入社會後,一定要儘早有自己較穩定的工作事業。無論是種地,做工,或其它什麼職業,無論在體制內外,一定要認認真真、紮紮實實腳踏實地地去幹去拼搏奮鬥,並追求幹得最好最優。有了工作、事業,人生便有了天,便有了廣闊無限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假如年青時不願吃苦耐勞、經風歷雨,奮力拼搏,無視歲月磋砣,遊戲人生,都無異如為自已親手種下一粒粒晚年後悔奧喪的種子。
第二,家庭是地。到了成家的年齡階段,在繼續做好工作事業的同時,選對自己的人生伴侶。婚前儘可能交流考察清楚,對方是不是自己要找的那個可以相伴終生的人,是不是相得益彰,對自己的成長、事業成功有助力的人,一定得審慎、傾心選擇,慎重判斷,千萬不要只重像貌不重人品內涵。一起美滿婚姻必然導致一個美滿家庭的誕生,反之一起失敗的婚姻,必然遲早會毀掉一個家庭,也必然會對事業、對人生某一階段或多或少產生不利影響。
第三,孩子是未來。父母重視對子女的培養教育,這不僅僅關係到做父母的責任和義務,關糸到家庭後繼是否興旺發達,更關係到孩子長大後是否是社會、國家有用的人才,關糸到孩子的來前途和子孫後代的福祉的大問題。在這一問題上,做父母的須始終有清醒認識,始終站在事關家庭榮辱興衰、家庭發展戰略的高度去把握,時時重視。除了學校文化知識教育外,家長注重從小培養教育孩子讀書之餘愛勞動,做家務,愛衛生,愛學習,養成吃苦耐勞等良好習慣,注意讓孩子傳承父母和祖輩的優良傳統及家風。只有把孩子教育培養成功了
,一個家庭才能根基牢固,興旺發達,福運綿延。
為了家庭幸福,為了孩子有輝煌的未來,做父母的要努力具備"頂天立地"的勇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