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成長,很多人覺得成長就是進步,就是提升,
但是,無論是進步還是提升,最具體的,最核心的改變是什麼,
往往決定了一個人成長的效率,
在我們所處的時代,資訊高速化的結果,就是人們思想中的高樓大廈,
正在被不同的訊息“建設”著,
越是有效的吸收,越是有意義的改變,越會讓我們心中的高樓大廈建造的越來越多,
越來越具備規模,
而如果吸收了那些浪費時間的思想,腦中被低俗且毫無意義的內容充斥著,
那麼心中的破敗與荒蕪,往往是註定的結局。
所以,我們必須要找到最核心的,最有價值的事情,去改變我們的人生,
不浪費時間,做對的事情,這樣的人生,
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
成長中,真正重要的改變,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能夠讓你的成長具備明確的目標性。
第二,可以讓你體會實現目標的正反饋,且這種正反饋有長遠作用。
這兩個條件,請讓我舉例說明,
比如有的人準備新年計劃,一年減肥30斤,
本身這個人的體重不大,減肥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變得好看,
那麼這個計劃,表面上符合了第一個條件,
為了變得好看,所以減肥是有動力的,因此有了明確的目標性,
但是從實施的方式來看,卻無法滿足第二個條件,
因為這個人在減肥的時候,選擇了長期節食減肥,
他刻意讓自己餓肚子,然後控制到一定體重之後,再好好吃一頓,再餓著,
這種飢飽相間的減肥方法,雖然能夠讓自己的看起來變得很瘦,
但是因為沒有配合鍛鍊,導致自己並沒有用健康的方式塑形,
這樣,原本是為了身形更端正的正反饋,結果成了一種對身體消耗極大的負反饋,
且這種負反饋,往往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導致疾病的滋生。
再舉一個例子,
比如一個人的目標是讀一年讀十本好書,
他的計劃很周全,也考慮了現實性,因此本身也有後備計劃,
比如在很忙的時候可以暫緩讀書的進度,並且在假期時間進行彌補等等,
這個目標,首先有明確的目標性,
好書可以讓人增長見識,沉澱思維,讓自己有更多的能量去面對世界,面對自我。
其次,其正反饋的效果也是很明顯的,一旦一個人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會讓他受益終身,因為閱讀的習慣會讓他不斷接受優質的思想,不斷有更有益於生存需要的觀念去最佳化他的行為邏輯,
似乎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這樣的未來,
看起來真的很美。
但是,隨著這個人的堅持,他發現堅持下去的動力發生了改變,
這不是說他堅持不下去了,而是他發現,他其實並不是一個能夠接受長期閱讀的人,
隨著閱讀的深入,他覺得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已經形成,他從閱讀之中所得到的,
都不是他真正想要得到的收益,
隨著時間的進一步推進,雖然他依然堅持閱讀,也很認真的執行著自己的計劃,
最終,他提前完成了一年讀是本好書的計劃,
但是計劃完成之時,他沒有獲得原以為的興奮感,反而他很清醒的認識到,
接下來他要做的,並不是繼續透過讀書提升自己,
而是選擇了他很感興趣,也能夠堅持下去的其他事情,
比如經營自己的副業,
他覺得,收入的提升能夠給他帶來更為明確的激勵感,
而且他透過之前的讀書發現,自己並不是討厭閱讀,而是對於閱讀的需要,
並沒有之前自己想象的那麼重要。
事情暫告段落,這個人的想法錯了嗎?
難道讀書真的不值得他堅持下去嗎?
這兩個問題的解決,就牽扯了上文所說,第三個成長中真正重要的改變,
那就是心態上的認可與接受。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一個人同樣重要,
但是,讀書和行路之間,對於大多數人來說,
多多少少都會有所傾向,
我們不能用極端的眼光去判斷這兩種行為哪個有用哪個沒用,
而是要以自己的性格和想法為導向,
有選擇的去多做一些能夠引起我們興趣的,有益處的行為,
而對於內心不認同,但卻有一定幫助的事情,
我們不去否定其成果所帶來的價值,也會有側重去做,
但,也不必因此勉強自己,用大量精力投入進去。
我之前聽過一個觀點,
說是優秀的人,可以把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也能做到最好,
這個說法很有表現力,似乎在暗示人們,
只要你足夠優秀,你的自控力足夠強大,你可以忽視興趣和喜好的影響,
完成你想完成的一切目標!
想法很理想,現實卻很殘酷,
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其實往往在早年的自我提升中,沒有那麼強大的精神意志,
甚至可以這樣說,
如果我們勉強自己去做,內心之中就會有牴觸感,
這種牴觸感的漸漸沉積,會讓我們對於改變和提升這件事的代價,
也同樣會產生牴觸感,且這種牴觸感會越來越明顯,
越來越強大,最終會導致無法堅持,甚至厭倦改變。
人,只有活在現實,才能在現實之中活好,活的明確。
所以這第三點,看似是無關緊要的條件,
而在現實中,卻是一個至關重要的,
甚至決定了你的改變是否能堅持下去的,核心條件:
那些在成長中真正重要的改變,
並不是那些“只要我成為了什麼,我就能實現什麼”的想象,
而是一種基於現實需要的,自己能夠接受的,
讓自己有一個適應週期,逐步變好的條件,
這個條件的形成,其實就是改變的本質,
改變,是內心真正接受的需要,
只有步步為營,
才能步步為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