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夏夜的晚上,我常愛坐在石階上想東西。夏天的晚上真的是很涼,同時還有無數的蟲鳴蛙叫聲,倒真有“慷慨悲涼”“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感慨。周圍是無數蟲兒在聚會。時間慢慢過去,當蟲兒們收起了它們最後的叫聲,天地偌大,空我一人。我陷入了沉思:世上的一些東西真的有意義嗎?而那生命的意義啊,人人苦尋久矣,又是什麼呢?

我想,世上沒有什麼生命的意義,生命,只是你的靈魂賦予這具軀體後,它便會似木偶般動起來,但又不是那麼機械的。畢竟,你的這個軀體,有了你這樣的靈魂後,有了初見的驚喜,離開的淚目,再見後的格外珍惜。在這過程中,我們所經歷的千萬事,多於落花,看過想通,就有種清風吹走積勞的疲憊的感覺。只是,偶爾想起,在痛中會帶著點朦朧,然後愛不釋手。

偶日,空閒無事的我走在鄉間還不算荒涼的小路上。此時雖已快到了秋分,夏日的太陽似乎還不願離開,不僅興致勃勃地給周圍的景物化妝,還用熱情的態度招待過路人。我正感慨於太陽哥哥太過熱情時,突然有一種不和諧的聲音從林間某處傳來。我尋聲細聽,“你也該起床了,睡那麼晚不去捉蟲子,以後怎麼活?”“媽,昨晚我去安慰失戀的貓頭鷹了……”最後,以一句“這孩子,真是無奈”告結。心中不禁生出一股悲涼,為那個小朋友。我抬頭望向周圍靜靜站著的樹,他們站得那麼直,彷彿很堅定。

大抵這世界,每個人都從他人那裡借來了一面面鏡子,於是 你我容易活成別人想象中的樣子。你可知道,你心中那個叫“自我”的小孩正躲在角落默默哭泣,彷彿失掉了心愛的玩具。唉,想想感覺人的意志很容易上升為這世界的樣子。但話又說回來,我們又能為這世界做些什麼呢?

這樣吧!多一份美麗,讓世界真真實實,亦會與我的想象符合。曾經那麼多的瞬間,我們感動於這世界,怦然心動。那麼多刻,我相信,它可能就是我為之奮鬥的信念。這種信念,有點像對真善美的渴望。

在這個世界裡,我仰望天空,注視腳下。無數人與事將似列車般呼嘯而過。恰恰同時,我們每個人都成為他人眼中的列車,每個人也有他們自己的感動。人類是世界的一部分,幫助別人,將快樂帶給其他人,也是對這世界的的一種貢獻。從這個角度,過分強求同一性,就顯得有些蒼白。其實會有一株水稻比其他的長得些許高大,沒太必要自愧不如,這本身也是多樣之美;另一極端的過分羨慕也不對,雖身處不同地方,不同的景物都是類似的,不同的只是人心的感覺和易變的心。詩與遠方,還有平平凡凡,轟轟烈烈,人之所向。抬頭看看星星,舉目駐望,所看到的是更高更遠的地方,我想到人類永恆的追求——美與真理,還有人類的發展。偌大時空,我們身處這片土地,彌足珍貴 的是過往,當下,未來,整體。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現實斗轉星移,物華幾度,可曾經的青翠滿山,如今依舊點綴著世界,滾滾江水也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而你與我,不也一直在追求自身價值,享受價值之中嗎?人,形附於軀體,而靈食於精神。這精神,就是追求。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是愛國愛家的情,科學家們埋頭於事物的本質與規律,表現了對真理的執著追求,生活中好人好事那麼多,善心善意暖人間。真善美構成我們精神的支柱。再說說物質,物質有時或者會帶來多種感受,“快樂,慾望,穩定……”契合了不同人的想法,亦能滿足他們的需要,要以適度的心去對待。個體呀,既是“大人”,也是“小孩”,也有自己的想法與需要。

當歷史的風沙埋沒時間古道,我們發現時間本身也是種價值載體,我們與時間度過彼此一生,戀之卻終不得不離去。至今我猶在想,我們是時間軸上一點,我們不斷犯錯並不斷去完善,或早或晚,我們懂得尊重一切,該懺悔的懺悔,該熱愛的熱愛……

總之,你靜靜地看著事物,相處和諧,殊不知,他們也這樣看著你,人要活成這世界原有的樣子。

上文說到形體,那麼,再遐想一下形體的集合——人類。人類,在時間軸上,不斷髮展。有首叫《victory》的歌,將人類的渺小與偉大,宇宙的深邃展現得很充分(個人觀點,不喜勿噴)。無數人,在人類發展的不同時期,化身為一束束光,照亮一段段的金色歲月。他們在時間的流逝中拼搏,為實現人類發展而奮鬥。已流逝的時間可能讓我們漸漸遺忘了他們的樣子,但他們的名字在歲月星河中熠熠生輝。那一曲慷慨,那一曲包容,那一曲追求,那一曲永恆……我們代代相傳。而你我,也屬於人類這個概念的部分。我們會在心底為他人的不幸遭遇默默點上三根蠟燭、我們會對更小概念下的祖國有歸屬感、我們作為薪火相傳的一代,都在努力經營著我們心中的世界……因為我們知道,在我們之前,有那麼多優異的人在宇宙中大放光彩,又有那麼多人在為追求人類發展而奉獻自己,又有那麼多人為人與世界相處和諧而努力,這些,都是我們的榜樣。但從整體來說,人類同時也是一個會犯錯的小孩,既犯錯也改錯也懺悔,既想實現自身又得尊重世界,(怎麼說,犯錯是正常的,需要的,但發展需要有穩定,安全的保證。)如果有一天,人類因外星生物入侵而面臨滅絕,那時年少的“”你我”,也會扛槍去對抗這來臨的危險,當為了共同的信念,我們便有了英雄的力量。

一滴水,從高山怪石嶙峋的泉眼冒出,流過千山,匯入海洋。它帶給我們的驚喜,是這過程——而非結果。因為它造就了九曲黃河,夢幻溶洞,有了它,萬畝良田得到灌溉。從主觀上講,人是感性的,在乎感受,所以青睞於過程(當然結果也會帶給我們許多感受),都想從這並不大的立方平米的時間裡裁剪出短短快樂。於是我們所擁有的時間,便格外重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和同學們,曾經歡愉在生命裡最好的年華。這,無論在哪裡,都是刻骨銘心的一段歲月。

因為愛,責任,所以付出,在愛的同時,也成為被愛的一方。(不過,這樣還是沒能解釋清楚當下父母與子女的矛盾,應該是形式語言,表達實質,思想哲學引導,個體地位之類的出問題了)只是天公不作美,這個世界好的位置是有限的,我們被安排到偏僻的角落。有那麼一種可能,生活裡我們拼命學習,工作,並非真愛,只因愛錯,打個比方,就是“上錯花轎嫁錯郎”。當然,我們也不得不如此,背後有生計的擔憂,有社會的注視。但你又知道嗎?或多或少,我們所做的 是其他人很想做的,因為人人都有不同的熱愛。(另外還有兩種情況,人的心可以包容完一切,只有一些事是無需、無法、有害的,這裡只說熱愛)你會忍心糟蹋他們所愛嗎?然後我們來延伸一下,不單指工作,學習,每種堅持的理由,每種生命所合理的,統一於世界的本原,人對世界的美好,都切莫辜負。然後,除了自制的一種更通俗的能夠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感動。我們將從一份感動到另一份感動,動力亦隨之而來。在人生之中,將給予你我更多的期盼。而它,就像我們去臨時照顧別人的愛物,我們每一步都有自己的精心,這也是過程,至於什麼時候還回去,要不要留下來,看個人。但當真的無法接受這件事時,從兩個方面尋求解決,共同的真善美的追求和個體實際需求。“(這裡的個體實際需求,表現為對穩定和放鬆戒備的追求,表現為隔絕已知的危險和傷害的恐懼 。這種觀念是長期形成的。個體真的無法完全放鬆,對嗎?這世界,除了理解問題,是否有荀子所說的“性惡”之實呢?算了,當一切道理需求都明瞭,就知道“惡”何生,為何了,不討論這個)無法改變時,我們有對美好與感動的追求,我們可以將生活分成無數個美好、感動的時刻。可以的,我們可以活在每個人的過程之中。

時間和空間,給了我們去接觸,切實的感受,我們便不單單隻在想象,只在真理背後去認識。

如果要問,世界上真的有“比較”這東西的嗎?我想到“比較,是人類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先是用於自然,後來到了人類社會”比較常常用來人與人之間的能力高低。其實沒必要把人人都放到那為數不多的盒子裡去度量。什麼是比較,它常常體現分類的思想。但是帶有太強烈的目的,會侷限在一隅之地的。再者從區域性體現上,分類帶有一定思想或合理需求的體現。

現實中,我感覺總是有其他那麼多的人,不光在生活上,而且還在思想上,在對真善美的敏感上超出常人。你會對自己的追求,價值觀產生懷疑嗎?我想到兩個方面,一是如何正確看待它,二是如何處理他人與自我的交集。先說第一個,“比較法”用於認識事物,不光認識同一時間不同事物,也認識不同時間同一事物,還認識不同時間不同事物。貴在認識利用。我們得承認個體差異。可是,從自身來說,對於自身價值,這是不被接受的,每個人,內心裡自己都是很厲害的。你先是你,才能是其他人眼中,或者,是世界,人類的要有的樣子。至於別人光鮮亮麗,只是告訴你,這時他在幹啥子了,你可以選擇深入瞭解一下箇中實情,也可看看之後訂正目標。對於箇中實情,其實無論做什麼,無論什麼時期,什麼人,總有些東西不變的。(這東西很抽象)如果你我想知道,可以平靜下來,慢慢感受,多思考為什麼,看看一些哲學的書,又或者,真要有個高人來指點。二是他人與自我,就自我而言,他人是過客 ,就他人而言,我亦過客。有時候,我們闖進彼此世界,我們想要的,無非多一種認識——認識世上其他靈魂。在這個過程,有人想找到知音去交流對這世界的看法和感受,去經歷我們共同的經歷的。而如果是萍水相逢 ,泛泛之交。聽取他們意見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不忘根本。哪怕我的是滑稽的想法,沒關係,自身否定,自身發展吧。所以,聽取他人意見時,先要相信自己,不要過分迷信他人,我的想法,在自己的世界裡有產生的依據。然後慢慢地,把這個依據,與真理和規律契合,個體慢慢就長大了。每個人也可能都是他人,想想,我們好像都是在追求著對世界的既客觀又符合自身能感受到的認知。

然後或早或晚,我們會有很多感受,我們對自己真正想要的很是清楚。這個時候,怎麼說,已經無關乎對錯和好壞了。世界需求個體穩定小小協調就好了,這是對不是很理想的考慮。(從個體獨立性上講,充分獨立,足夠靈明的人他已經不能安分於世界了,自然,他的滿足與需求,也不一樣)不過有時,你我也很容易陷入人與人的比較之中。即,容易迷失。當自己真正想要的得不到,當自己的想法不被理解,當自身無法獲得存在感,孤獨,失望,無奈油然而生。怎麼辦,你可以由此產生追求自我價值的衝動,也可以相信自己,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但他人或自我,可能都不太對,因為沒有一個能包容一切的模具。或許有人以無慾且熱愛之心感受一切,既情又理,富於感受力,又真誠似孩童,去表達這生活種種。很多東西就不用太費力了的,然後,學習就明瞭些了。

真理向未明瞭之時,人們選擇敬畏,而為什麼你我不瞭解他人時,不能做到呢。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同時也是傷人的利器。請儘量正確運用,比喻形象,詩歌真摯,設疑有吸引力,定語修飾,句式情感調整。而找一找這個中原因時,很多人說是環境。存在的環境表現出不同氣質。至於那些髒話,逃離或隔絕不受干擾即可。我想可能也是認知與表達被擠壓,環境的影響或改變造成的。唉,可能初心真是好的,不過表達與心,真的很難想不是在利用和玩弄感情。不要常常以愛之名,真理常在於無言中,多做,還有,怎麼表達我不知道,但應該儘量舒服如果做不到完全看開和包容,請給予一點感受到的尊重。這裡,任重道遠。(個人有特殊性,很重要,瞭解和認識每個人背後的需求,概括出普遍性的語言表達形式,進而,提高更多人的思維能力)再想想對真理的認識,也是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

7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人生在世需珍惜身邊疼你的人,生命的脆弱往往讓人心寒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