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臉書上看到一個人發的一段話:“學著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吧,因為將有一段時間,除你自己以外,沒有人可以陪伴你”,雖然意指不同,但是意境相通般低沉,是以顧影自憐,難以自拔。
又是一個喧囂處的孤寂十分,周圍的人們各自訴說著艱難處境,不時有人報以或虛假或真誠的安慰—不管如何,訴說者得以發洩的機會。把酒言歡的當下,不知不覺見,竟然自斟自飲了一紮紅酒。環顧四周的七嘴八舌,突然間發現自己竟沒有一個可以傾訴吐槽的隊友,於是心有慼慼,甚至開始把責任轉嫁給別的人,認為是他人的無理無視與不解人意導致了此心無所付。
在朋友圈隱喻,新朋舊友除了點贊也似乎沒有人真的理解並施以援手和安慰。抓到一個十幾年前的初高中好友,想著以無所顧忌的方式倒一倒苦水,最終卻被無情地表示到:我無法理解你,你肯定也無法理解我的糾結,我們已經沒有了以前的靈魂共鳴。是啊,友情也是需要經營的,如果只是在需要傾訴時想起,何況是十幾年未見的友人,不管過去有著怎樣的慣性,都不應該強加自己的無理。
求之不得反求諸其他人,跟一個事業初起步的創業朋友說起同樣的話題,瞬間感受到不一樣的畫風:宏大的格局讓我再難找到制高點以自居,務實的角度讓我覺察所有處境源於自己,豁達的兜底讓我感覺有恃無恐的同時又有被施捨的羞恥,末了還不忘詼諧地安慰—把對手當作孩子看待,一切迎刃而解。我確實得到了短暫的安慰,也堅信自己找到了痛苦的根源,並且願意如第一個友人開篇點題似地一針見血:無欲則剛,可是似乎我還缺一個不一樣的朋友。
我缺一個這樣的朋友,不管立場幾何,當我想發洩憤懣時他在那裡,激動處甚至會比自己還要同仇敵愾;這樣一個朋友,不需要理智相勸,只需要在我個人侷限性的感性表露裡感同身受;這樣一個朋友,在我無理取鬧時可以和我一起沆瀣一氣。也許,能夠做到這些的始終只有自己。
所以當我初看見開頭提到的那段話時,會有萬般感慨恣意縱橫,會無比認同地說,要學著做自己最好的朋友。片面地說,這其實無關拱衛自己,可能雞湯地講,是要自己化解那些無謂的點滴,看見自己的缺陷,承認他並且依然愛他。
獻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