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身處於一個科技爆炸、溝通無限的世界,人人都在學著怎麼對物品斷舍離,擺脫不必要的負擔,讓生活恢復清爽。但很少有人認真思考,我們的內在究竟有多少心理空間?可以裝進多少人?誰值得留下,誰應該離開?

我們又總是被動地接受一段又一段關係,即使那段關係中的人早已離開,他卻仍然留在你的情緒裡,消耗你的心力。

生活中,我們學會了很多斷舍物品的技巧,去除不必要的囤積,讓生活變得更加簡潔輕鬆。同樣,我們也可以花一點時間,對自己的人際關係做一次斷舍離,找回內心的自由!

楊嘉玲寫的《光陰雖淺 不可辜負》,會教你如何定期清理人際關係,騰出心理空間,讓對的人進駐,讓好的的事發生。

她擅長用文字梳理人心中複雜的情感,同時還給予具體的行動和策略,帶你走出生命的困境。她的著作還有《心裡界限》、《別人的情緒,你讀懂了嗎?》等。

本書為那些想要擺脫一段冷卻的關係,或者感覺束縛的互動,卻又不知該怎麼開口提出自己的訴求與想法的人,提供了一些參照可行的方法,讓他們能夠在合適的時機做出恰當的選擇,幫助他們把注意力放在真正美好的事物上。

一.時間為我們建立了關係,也讓關係變質

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賓塞·約翰遜曾經說過“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這世間,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還是同事、同學、老師,所有的關係都會隨著時間的推進而有不同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永遠不可能停留在初識的那一刻,保持同樣的相處模式。

就拿書中的明遠來說,明遠從小是個聽話的孩子,從讀書到工作,再到相親結婚,都是順著父母的期待。但高壓力的工作讓他無法負荷,和老婆的關係也變得緊張起來。他想另作打算,多陪陪家人,可父母不答應,最後老婆鐵了心要離婚。

在這段關係當中,明遠的爸媽沒有意識到,結婚後明遠不只有兒子的角色,他還是別人的丈夫與父親。所以,很多時候,真正讓關係變質的,並不是表面上的問題,而是時間帶來的各種改變。

而這種改變,使關係不再適合用舊的互動模式,需要找到新的相處之道,如果遲遲不面對,就會變成關係的毒瘤,破壞原有的幸福。這時,如果有一方不願意承認情勢已經改變,這段關係就會出現問題。

此刻的明遠必須拿出勇氣,對這段關係進行適度的割捨,因為單純地溝通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

二.委屈不可能求全,求全也不需要委屈

《假性親密關係》作者史秀雄認為“從一段痛苦的關係逃脫,就像是被鱷魚咬著大腿,如果不抱著犧牲這條腿的覺悟,很可能會喪命”。

我們都成長在一個人際牽絆非常高的社會,常常為了滿足除了自己以外的人的期待,順著前人的腳印過完一生,壓抑這自己內心真實的渴望,偽裝的跟別人一模一樣。但別人感覺滿意的人生,不一定是觸動你的風景。

就像書中的明遠,明遠在試圖做出改變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他的角色隨著時間的推進發生了改變。此時的他更渴望與老婆孩子有更多感情上的聯結,他想要成為妻子的好丈夫,孩子的好父親。

如果他依舊無條件地滿足爸媽的期待,勢必會犧牲自己的幸福。只有將那些讓他感到矛盾的想法清理出去,拉開與父母的心理距離,才能釋放心理空間,重新擺放父母、妻子和孩子在他心裡的位置,否則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妻離子散。

儘管分離會在短時間內帶來不小的變動,但從長時間來看,卻能讓他們明白,委屈是不可能求全的,求全也不必然需要委屈。所以,真正破壞關係的,是我們不接納自己,或是別人硬要把我們變成他們喜歡的模樣。

三.定期清理心理空間,展開新的生活

一段健康的關係,理論上每個人都應該先找到“自我認同”,然後才開始慢慢了解“他人期待”,然後從中找到平衡點。但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活在別人的期待中。

小的時候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努力學習;工作中,為了滿足老闆的期待,拼命工作。以至於我們忘記了自己的需要。久而久之,自我就在關係中慢慢消失。所以我們的心裡住著太多“山寨版的別人”,卻很少有“原廠版的自己”。

很多情況下,我們也想要衝破這層“期待”,光是產生這種想法的時候,就會牽扯出許多罪惡感和愧疚感。但仔細想想,只有活出“原廠版的自己”,才會找到快樂的入口吧!

所以,我們需要定期清理“心理空間”。所謂的清理“心理空間”,是鼓勵大家有勇氣割捨讓你不舒服的期待,拒絕無條件配合外界的要求,找回對自己生命的掌控感。

電影《神隱少女》中有一段臺詞:“人生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有些人的出現是為了讓我們成長,有些人的出現只是為了教會我們一些重要的事,然後轉身離開。過往的教育,大多是教會我們建立一段關係,很少告訴我們如何學會割捨、放手。清理心理空間看似無情,卻能教你割捨掉讓你痛苦的關係,專注獲得想要的幸福!

13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永遠感動不了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