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一個人生下來便穿了一件無形的鐵衣,很多時候,人被概念所束縛而不知。這無形的鐵衣是什麼呢?比如公知、常識等等。
公知、常識是寬泛的說法,歸納一下可以說是種種信念,範圍再大一點,就是種種概念。
歸根而言,就是念頭或者說頭腦故事。
事實上,這一點越早意識到越好。雖然,並不是意識到就有用。但至少,就像做噩夢被嚇到了,這樣的人覺醒的機率會更大些。
事實也確實如此,實際上,當一個人體會到幸福的時候是沒有任何概念束縛的──至少那個時候是未受束縛的。
就像魚兒一旦躍出了水面,感受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而當它再次落入水中的時候,又回到了原來。
人往往在體會了短暫的不受概念束縛的幸福之後,煩惱接踵而至,重新又被種種概念包裹了起來。
因此,我並不把這種幸福認為是真正的幸福,只因它短暫易逝──那意味著並非真實。就像短暫的歡愉之後,卻是無盡的深淵般的空虛。不得不說,那是一種怎樣的苦啊!
那人們怎麼才能體會真正的幸福呢?
實際上,它就在我所定義的短暫幸福之上。
如果說幸福就在彼岸,短暫的幸福就是一座橋樑,我們可以透過短暫的幸福之橋通往真正的幸福彼岸。
事實上,和說“彼岸”並不準確一樣,說“通往”也是不準確的。因為,真正的幸福並不在彼岸也不需要通往。事實上,真正的幸福只需要被發現或者體會。但為了方便人們的理解,只能這麼說。
真正的幸福就像一張大床,而大多數人的現狀正如躺在這張大床上面做著種種的幻想。
人們需要的不是超越種種夢境從而來到這張大床上,而是醒來,發現自己安然在床,從來無事。
真正的幸福壓根就沒離開過,真正的幸福是本自具足的,或者說真正的你正是真正幸福的源頭。
然而要理解怎樣才是不被概念所束縛,必先要看到並看清被概念所束縛。否則就像一個半醉的人,近乎不知所以,卻總說自己沒醉!沒醉!
這就要引入一個新概念了,配合我們常說的情商、智商,這個可以說是──覺商。這裡的覺是感知之意。我們要善於感知“苦”,感受到種種的概念就如一條條鐵鎖銅鏈,自己已被其重重束縛;感受到種種的概念猶如一個個無盡的黑洞,自我正沉溺其中,無從出離。
就像要做個噩夢,被驚嚇到才醒來。倘若常是甜美的夢,美好的夢,溫柔的夢,怕是不願醒來。要是可能一直這樣的美好,不必醒也罷。可惜,似乎並沒有永不變的美夢。
嗯,這看起來是有點危險的!很多人是不 願面對的。
深切感受到了念頭的束縛,是怎樣一種情形呢?
就像在一幢沒有任何門窗的鐵屋子裡醒來,而周圍的人正在沉睡。那是怎樣一種沉悶呢?
這種情形是需要無比的勇氣去面對的,或者無奈之下的被迫奮起。
如果僅是這樣,那恐怕過於令人絕望。
因此,從鐵屋子裡醒來之後,還要看到這鐵屋子連同這裡的人都是夢幻中事,並非真實。也就是說,人們既要看到被概念束縛,還要進一步看到這種束縛猶如夢中的鐵屋,並不真實。因而從受念頭束縛的困惑中,明白過來。
那麼,怎麼進一步看到念頭束縛的不真呢?
那就要對念頭進行觀察,審視,甚而質疑。
探索念頭造成束縛的原因,事實上,如果進行深入的探索,可以發現造成束縛的並不是念頭。給人們帶來困惑、束縛的並不是某個念頭,而是對這個念頭的相信認取。
於同樣的信念,同樣的概念,同樣的念頭,不同的人(頭腦)所受到的影響是不同的。
因為不同的頭腦所相信和認取的程度是不同的。越相信越認取,越可能被困惑而不自知,這和念頭無關,只和相信認取有關。
而相信和認取,實際上是屬於一種習慣。
好比抽菸或喝酒的人,並不意味著根本放不下煙,只是習慣或成癮了。事實上,一旦面對更大的利害,從這種習慣或成癮中出來很簡單。
另外,也可以從一些不會引起念頭相信認取或相信認取的程度很輕的方面去體會去感知。
比如,人往往容易被別人的話語言論干擾,從而產生相信認取──即使不相信,那只是另一種形式的相信。
然而,聽一聽大自然的蟲鳴、鳥叫,就會感到一種無以言表的自在,體會到無拘無束的幸福感。這種狀態就是沒有念頭相信認取的狀態。
這是一種感知,一種體會。這是通往真正幸福的橋樑。
當人們明白了這一點,幸福就已經在彼岸招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