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怎麼變得成熟

嘿,朋友晚上好,關於成熟就是一種生活態度,成熟與經歷有關,與一個人的價值有關,與對生活態度與理解有關。

還記得那個沒有手也沒有腳的朋友尼克•胡哲嗎?他的演講激起了全世界的鼓掌,他的勵志演講告訴年輕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為了短暫的刺激而深陷絕望的深淵。要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不要責怪父母一些外在條件的因素,透過努力讓自己記憶力提高。

如果原子時代能夠給人類帶來希望和成就,而不是相反的負面影響,那麼一個堅強而成熟的人、一個願意並能夠對自己和自己的行為負責的人,才是這個時代所需的。

因此,一個渴望成熟的人要切記的第一項法則是: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勇於承擔責任,絕不找任何藉口!

【勇於承擔責任】:鮑迪奇他從十歲就開始自學拉丁文,研究牛頓數學理論,21歲,鮑迪奇成為了一位數學家,他出海研究航海知識,教會所有成員觀察月亮,以確定航船每天的位置。他寫了一本航海書,成為經典名著,在那些沒有受到過正式教育的人當中是不是很偉大?

對於鮑迪奇博士來說,他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困難,他並沒有想到大學教育是成為科學家的首要條件,而是堅韌不拔的勇往直前,獲取一切必要的的知識,“困難”這個詞在他們的字典中是查不到的。

但是,如果一個人想要逃避責任,“困難”這個詞當然派上用場,他們也許會說因為他們沒有上過大學,常常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但是即便他們如願以償上了大學,也會因為自己未能進入人生戰場佔有一席之地而找到諸多的藉口。成熟的人會想如何去排除困難,從不會用困難作為自己失敗的藉口。

【困難並不意味著不幸】:在《貧窮的本質》一書中說過貧窮的確是一種障礙,但我們有理由去因為貧窮而逃避責任、甘願俯首認輸嗎?

其實如果刻意去找尋環境的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各種值得抱怨的“困難”我初中時期,感覺自己個子不高,比大多數人都要矮小,過了很多年我感覺很可笑,其實有好處也有不好的地方。

不成熟的人,願意把自己和別人不同之處當做障礙,渴望別人對自己特別加以考慮。相反,那些成熟的人,能夠認清楚和別人的不同於他人的特徵,或者改進自己的不足,以求進步。因此,如果想要自己走向更加成熟的人生要記住的是:不要在乎困難,也許它是一種幸運的開端。

【學會擺脫生活中的不幸】:失去親人當然是不幸的,我們只有接受它,有時候,我們的生活被割裂得七零八散的,也只有時間才能將它縫合,但前提是我們必須給自己時間。當悲劇降臨的時候,世界彷彿也停滯不前了,我們的悲痛將會一直持續下去。但是,我們一定要克服悲哀,繼續上路。只要回憶起那些快樂的往事,我們就會感到幸福終將會到來,取代我們內心的悲痛。因此我們要在心中停止悲傷和怨恨,勇於接受無法逃避的不幸事實,時間自然會幫助我們擺脫這些不幸。

有時候,不幸也不完全是壞事,它會成為一種動力,促使我們採取行動,提高我們自身的素質,我們的智慧也將因此變得更加敏銳,從而促使我們擺脫困境。

印度一位神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真正的圓滿,並不是平靜乏味的幸福,而是勇敢地面對所有的不幸”

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讓時間來治療創傷採取行動以抵制困境集中精神,幫助他人。在有生之年充分利用自己的生命計算我們所擁有的幸福

【擁有堅定的信念】:每個人其實都擁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有一位會計去應聘一個有機會經手大筆現金的工作,那家公司還請了心理學家,來了解他的人品和性格。心理學家問了他一句話“假如有機會偷偷溜進電影院,不需要買票就能看到一部你非常想看的電影,你會那樣做嗎?”很顯然,一個小處不夠實誠的人,只要他認為有可能佔到便宜,他面對大筆的金額時是不會不動心了。

我們的信念是否起作用,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做事。基督說“觀其果而知其因”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做。如果我們不去採取行動,即使再深刻的哲理對於我們都不會起作用,我們的生活將處處充滿虛偽,不再真實,如果我們擁有了信念,那麼就必須堅定信念,做好每一件事情。所以擁有堅定的信念,並付諸行動吧。

【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興奮的形式多種多樣,愛也是一種形式,它能讓我們敞開心扉。看過電影《馬蒂》的人,能體會原來孤獨無聊的人是如何透過愛而得到改造的,並開創屬於自己嶄新的世界的。

瞭解自己是智慧的源頭,這就像蘇格拉底所說的“你是這個世界上最獨一無二的人”

【學會喜歡自己】:一個成熟的人,根本不會有時間去想自己哪方面不如別人,他總是能進行自我批評、也清楚自己的弱點,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具有基本的目標和動機,然後會花時間改進自己的弱點,而不是自怨自艾。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都有一顆寬容的心,因此一個人獨處也不會有什麼煩惱。喜歡、尊重和欣賞自己,與喜歡、尊重和欣賞別人一樣,都是健全的人格的一部分。

【不要盲目因襲】:可以從別人的角度看待事物,但是要從自己的的視覺出發去做事,如果說成熟有什麼益處的話,就是它能發掘我們的信念,並賦予我們根據這種信念去做事的勇氣。如果我們真正成熟起來,就不必因為害怕而盲從,也不必在群體中掩藏我們的個性,更不必毫無主見地接受別人的思想。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追隨者,而不是領導者。不管強迫你順從他人的壓力有多大,如果能真正成為自己,你就能體會,無論你對於屈服做出多麼合理的解釋,都不會成功,除非你願意捨棄你最後的資本-自尊。

【不要讓人覺得討厭】:“無聊乏味症”不過是人格上的疾病,它是拒絕成長的病態人格的症狀之一。而不斷成長和成熟的人,因為善於化平凡為神奇,所以雖然無所不談,但絕不會令人厭煩。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不要讓人覺得你是一個很討厭的人。

【讓友誼伴隨你一生】:我曾經是一個很自卑的孩子,做什麼事情畏畏縮縮的,寫作業總是低著頭寫字,結果害得自己視力很差,別人一看到我,我就渾身不自在,走路一拐一拐的,很像企鵝或者像唐老鴨。我太過於在乎人家是否喜歡自己,因為我小學還蠻好的,一到初中很多認識我的小學同學發現,你怎麼像變了一個人?以前不是很活潑的嗎?我陷入沉思,沒有說話。中國的思想家孔子曾經說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能也”要想贏得友情,就必須甩掉包袱,不要擔心別人是否會喜歡我們,而且要儘量發掘自己身上潛藏的基本素質,激發別人來賞識我們。如果是想要交朋友就要去做那些可以為別人效勞---去做那些需要花時間、精力、奉獻、和思考的事情。

7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