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語言都在折射自己內心世界。春節聚會,我們能見到各種各樣的親戚和朋友。
有一直誇誇其談的人,一張口就有說不完、道不盡的廢話,為了顯示自我,費盡一切力量比手畫腳,別人聽了之後也感覺到莫名其妙。他們可能出於心理補償,既為了彌補落差,在心理上達到自我理想的境界,獲得別人關注的目的。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讓別人覺得自己的知識淵博,讓別人尊重自己,對自己有著崇高的敬意。
有一直口若懸河的人,不斷表達自以為正確的觀點和立場。沒有察言觀色,沒有適當的沉默,不懂得適時閉嘴,更不會及時地掌握聊天的走向。只有強烈的自我表達。三國時期的楊修可算得上是一個才子,其人才思敏捷、聰穎過人,很得曹操的器重,是曹操身邊的一位高階謀士,但是他太恃才放曠了,處處出顯示自己,貶低別人甚至都不把曹操放在眼中,後來引起了曹操的反感最終被曹操殺害,年僅44歲。如果是政治人物,即使你才高八斗,能力比別人強很多,學不會收斂也會招致殺身之禍。但如果是親戚的七大姑八大姨,你不聽口若懸河的正確觀點和立場, 就是不尊重長輩。所以年輕人不愛走親戚,是因為怕被催婚,怕被問東問西,怕被灌輸親戚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當然也有好的聊天體驗,好的交流一定要有同理心,懂得換位思考,每個人從小到大就被教育做事要懂得換位思考,但是真正到了生活裡的時候,很多人就忘了。和別人開玩笑的時候,先考慮別人能否接受,千萬不要拿別人的隱私當作談資,更加不要藉著自己說話直,隨便說話。別拿自己的好去比較,尤其不要用它來貶低別人,這就是有沒有同理心的區別。懂得換位思考,考慮別人的感受,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而不說侵犯別人邊界的話,則是一個成年人的基本情商。
日常生活中,有人經常說的兩句話:“我對你這麼好,你怎麼可以這樣!”或者是:“我這都是為了你好”。這些都是沒有邊界的人容易說的話。一個自我邊界模糊的成年人,他很可能會對自己內在的情緒——感情、需求和慾望——感到生疏和麻木,而去認同身旁另一個人的情緒和感受,陷在另一個的情緒感受中不能自拔。一個邊界不清的人,她對自己的評價必須取決於另一個人,或取決於某個社會流行的評價標準。然後她再用這些評價灌輸給你,強迫你接受,是十分可怕的事情。
《論語》裡有句話叫:“夫子不言,言必有中。”說話一定要說到點子上,說到別人感興趣的地方,這樣的聊天才能愉快。一個會聊天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誰都不會喜歡一個整天扯皮,一開口就滿嘴負面情緒和雞毛蒜皮的人。成熟的人,不會用無用的聊天來消耗別人,誰也沒有義務做你的情感垃圾桶和無聊資訊回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