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我始終相信,什麼事情都有自己的界限,包括自私。

世事有度,最難的就是把握好度,自私也一樣。若在生活中缺少這方面的審視、反思意識,就會輕易陷入冷漠無情的極端自私模式。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不理解,動不動相互指責、各種綁架,歸根結底,都是極端自私在作祟。極端自私帶來的後果正如魯迅先生所言:“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人的極端自私不僅會針對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熟人和毫無瓜葛的陌生人,還會針對血緣關係密切的親人。比如嫌棄年邁的父母,其根源是因為父母已經失去給家庭和自己創造價值的能力,且無條件消費自己創造的價值,因此對他們的嫌棄其實是內心“憑什麼白白享用我創造的東西”這種自私的想法隱隱作怪。

世界之大,無事不生。有人嫌棄父母,有父母嫌棄子女,比如兒女因為沒能成為父母希望中的能者,沒有體面的工作,賺不到錢或者賺不了多的錢等遭到父母嫌棄。我身邊就有類似的真實案例,父母對“未成材”的子女的嫌棄到了父母子女雙雙不肯相認甚至相互仇視的地步。父母子女如此,何況兄弟姐妹!古往今來,為一個家產分配問題翻臉的親兄弟姐妹想必不在少數。人的極端自私,哪怕親人之間也未能倖免。

人生來自私,自私在人身上的體現彷彿至少有兩種情況:合乎生命存活的正常自私,生命間互攻互傷的極端自私。我心目中真正的大公無私者,並非那些不顧別人處境和感受,要求別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為集體付出和犧牲的人,恰恰是將心比心、充分顧及別人正常“自私”的人。他們能夠做到這樣,是不斷自我意識和自我修煉的結果。這使我更加相信“人性本惡,其善者人為也”的觀點,真是不無道理。

“人性本惡,其善者人為也”。每一個善良的人,都是人世間值得被敬重的好修為、修為好者。

5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接受那個不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