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一個與眾不同的25歲,那個25歲有理想,有野心,還沒被社會磨平稜角,就像一個將要長大的牛犢子,希望在這個世界裡橫衝直撞。
然而我們總是走著走著就迷失方向,想往這個方向走一走,也想往那個方向試一試,兩年三年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就以為自己是天賦不足,時運不濟,創造不夠。
隨之迷茫和焦慮接踵而來。
為什麼會造成這個局面,是因為這個社會發展已經成熟的沒有年輕人的機會了嗎,還是我們自己本身出了什麼問題。
為什麼會造成這個局面,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我們低估了自己的調整力,也放大了對未知的恐懼。
不要低估自己的調整力,站在你現在所處的地方,你再遠眺,風景依然是不變的風景,而當你走出來的時候,你看到就不一樣了,而不同的環境也造就不同的人,你看到的事情,做的事情和從前不一樣的時候,你也就不一樣了,站在原地,你是想象不到你以後是怎樣一個狀態的。
這不是盲目樂觀,因為周圍環境的變化也一定會帶動你個人的變化,也能帶動你自己的調整,雖然我們要暢想未來,但是你真的很難暢想到三年五年以後,你做的什麼工作,幹成了什麼樣子。
所以你現在焦慮的問題,未來你不一定會遇到。
未來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會是我們期待的樣子嗎?你有沒有想過未來會有很多挑戰,也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這些挑戰和困難真的都會發生嗎?而調整過的你會戰勝它們嗎?
是不是有些事情都是我們假想的,而這些假想的事情阻礙了我們想要前進的腳步,害怕失敗,害怕挑戰,可是你站在原地,就是成功的嗎?你站在原地,就沒有挑戰了嗎?
三年以後的事情不要想,如果你現在覺得你走的道路是對的,三年以後自然也是對的。我們要憧憬未來,這未來不會像我們想的那麼壞。
我為什麼會有如此深刻的體會,因為我的25歲也是這樣,那一年是我工作的第三年,走出校門時滿是對未來的憧憬,可是工作三年以後,發現自己沒有原本想象的那樣如魚得水。
我也想離職,我也想轉行,可是大多數想的都是一些困難和挑戰,想的多了自然而然地就讓自己的勇氣少了很多,我低估了自己的調整力,也放大了對未來的恐懼。
每天就是陷在這樣的焦慮和迷茫中不停打轉,消耗青春,消耗精力,消耗自己,甚至我都沒有花一些精力去了解我要從事的新行業。
我們總是想的太多,而做得太少。
可是轉行四年以後,再回想原來的場景,才知道,未來沒你想象的那麼好,也沒你想象的那麼壞。
也深刻領悟到,以不變應萬變,變得是環境,不變的是追求個人發展。
不必太糾結於當下,也不必太憂慮未來,當你經歷過一些事情的時候,眼前的風景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1Q84》
什麼是青春,那段充斥著迷茫的時光就叫青春吧,我們會篤定自己的道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