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女性自我蛻變和解放,願你面向太陽,堅定而溫暖。
不知道何時,原生家庭這個詞語已經成為大家的夢魘,提及原生家庭,有兩種比較極端的認知,要麼很多人把原生家庭當做自己各種問題的元兇,是自己現在不幸福的根源,悲傷、憤怒、無法自拔;要麼就極度排斥原生家庭這個概念,覺得只有自己才能對人生負責。
第一種肯定是比較消極被動的,而且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來說,一直躺在傷痛上舔舐傷口,肯定不是一種理智的行為,並且對自己並無益處,但雖然第二種,更加勵志,更加具有建設性,但也不能輕視,畢竟要對自己負責這件事並非像說的那樣簡單。因為,要負起責任,並不能繞開原生家庭獨自完成,還是需要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原生家庭,這是一項非常花費精力的工作。
因為,在我們看來,只有瞭解原生家庭,才能讓自己超越原生家庭。最近我在直播時和大家一起閱讀了《原生家庭》這本書,覺得最大的幫助就是,看清自己原生家庭的模式至關重要,首先你需要判斷,到底自己的原生家庭是否有問題,並且到底是什麼問題。
然後你需要儘量讓自己處在第三方的角度去看待這個模型,跳出原來的侷限性,去重新認識和麵對自己的父母,這個過程就很艱難,因為要你承認真相,面對自己的父母,這件事本身就一場的困難,尤其對於那些從來都不敢對父母有情緒的人來說,更加困難。
在我看來,這個節點至關重要,只有突破之後,才有可能重新建立認知,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開始嘗試建立邊界,設定界限,和父母進行最後的分離,並且學會獨立,從而為自己負責甚至保護自己。
如果想要更深度地瞭解原生家庭的由來,還可以透過畫家譜圖的方式來深入進去,畢竟作為你的父母,他們也有自己的原生家庭,而原生家庭的模式很多時候是一種複製和傳承,都是在不自知的潛意識下不斷的衍生,當你開始嘗試畫家譜圖時,你會慢慢看清家族的共性甚至缺失,你會開始慢慢意識到父母也有自己的侷限性,甚至你的家族也有著自己的侷限性。
這個時候,你開始意識到很多事情並非需要你自己來扛,也無需責備父母,接納這個現實至關重要,接納自己的家族和接納自己的父母,也是接納自己的開始。
最後呢,我覺得有必要和父母深入交流一下自己的家族,你會發現他們的特性以及不甘,甚至一些行為都是從哪裡而來。於是會生出很多的慈悲心。尤其是可以和父母深入的對峙,當年父母對你的行為是如何形成的,你會發現父母的認知大多數基本不和你在同一個層面,你會發現,基本是割裂的,甚至是無法相通的。
你會發現,你的期待,你的理解,你的感受都並非真實,都並非建立在彼此互動的基礎上,都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意淫,大多數是自己主觀的想法,以及你對父母的完美要求和期待,是對父母盲目崇拜下的產物,是你無法接納父母人性中弱點的結果。
當你瞭解到大家在家庭中的工作模式,你大致就能理解自己的家庭出現了什麼問題了,你會發現你過度的放大了問題,並且過度的承載了問題,總之,每個家庭有其自己的模式,你很難改變,作為其中的一份子,你只能承擔自己的角色,所以,學會自我分化,是很關鍵的一步,從而改變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
對於原生家庭,即便我們也都有了分析,但要去重建或者擺脫還是需要花費極大的耐心和時間,並非一蹴而就,不要過於地給自己壓力,只要逐漸在改善,不斷堅守自己的邊界,就可以逐步進入到一種良性的狀態。
作者簡介:吳潔,心理諮詢師,自媒體情感及心理專欄作者,專注女性自我蛻變和解放,希望可以陪伴你左右,為你點亮一盞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