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佛家有云:靜能生慧,慧能生智。

靜,能看清自己;

靜,能讓人生出智慧;

靜,能沉澱厚重的人生;

靜,能讓心智更加堅定。

靜,是一種智慧,是一種思想,是一種心境,是一種力量。

1.靜能寡慾,欲寡則福至

古人云:“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

怎麼才能讓渾濁的水變清,慢慢的靜下來,讓他沉澱,就會變清。

怎麼讓一個人不再心浮氣躁,讓他靜下來,慢慢的沉澱,就會變得成熟起來。

我們都有心浮氣躁的時候,都有衝動的時候。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深呼吸,慢慢地讓自己靜下來,然後就會理智地處理問題。

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靜下來,先放一放,第二天再處理的時候就會覺得更容易。

靜則欲寡,欲寡則福至。

古人說:“欲令智迷,利令智昏。”

人心本是一池春水,切忌不要被利慾攪渾。

莊子也說:“至人之用心若鏡,故能勝物而不傷。”

唯有心如止水,像鏡子一樣,才能映照一切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傷。

心煩意亂可以用靜氣平復,意亂神迷可以用靜心化解。

心靜的人,最聰明;心靜的人,最有福。

唐玄宗(李隆基)在早期的統治期間就是最好的例子。唐玄宗在位44年,在其前29年,玄宗治國之道以道家清靜無為思想為宗提倡文教。政治清明,勵精圖治,任用賢能,經濟迅速發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併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前後共29年。還記得杜甫的詩嗎?“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那時的唐朝確實達到了“小康”。

但在後期,也就是後面15年,由於他心不再靜,寵愛楊貴妃,重用李林甫,楊國忠,以至出現了“安史之亂”。還是那個杜甫,寫出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慘像。

2.靜能養心,心靜則慧生

佛語有云:心靜則身安,身心俱安則優雅。人靜心不浮,靜心能豁達安逸。

太忙的人,心也會盲,像巨浪裡的一葉扁舟,辨不清方向。慢慢的在大海中迷失方向。

唯有放慢節奏,靜下心來,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陶淵明是東晉大將陶侃之孫,他也曾想繼承祖父遺志蕩平天下。

他做過江州祭酒,鎮軍參軍。

可惜時不我與,老天沒有實現他的志向。

直到他做彭澤縣令,再也忍受不了官場上的奴顏婢膝。

在任八十天,便辭官歸隱。

當他靜下心來,才懂得人生不只有達則兼濟天下一條路,窮則獨善其身,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在歸隱期間,他寫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記》,才最終有了“採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的豁達心境。“採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是一種心境,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境界。

歷史從不缺能征善戰的將領,但文壇是不永遠需這位“田園詩”的祖師。

有一種修行,叫:“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人在靜中,心在定中,智慧才能熄滅煩惱。

有一種境界,叫:“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淡泊從心,寧靜處世,人生才能走得遠長。

最後,還是用佛家的總結吧。

佛說:無念則靜,靜則通神。

心若躁,浮生皆亂;心若靜,舉世皆安。

靜,是涵養,是思想,是心境,更是境界。

3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為什麼壓力大?說白了就是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