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無常,每個人在這一生中都只會擁有一次生命,當這次生命結束了,那麼所有的東西都結束了。就像人們常說的那樣:最後化作一縷青煙,和這個世界做告別。
其實當我們不去思考死亡問題的時候,人相對活得比較輕鬆愉快,當真正去思考死亡問題時,就會覺得特別沉重,覺得人生怎麼能這樣呢?這是在為啥而活呢?為啥不好好放輕鬆去生活一輩子呢?
其實在那一刻,才會覺得這是一種沉重的思考,也是在對自我徹底的反省。當一個人在反省的時候,那就是自我成長最快的時候。也是對自我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曾經有人這麼說過,如果你不想讀書,那就去四個地方看一看:汽車站、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
汽車站的那些擠大巴的人,他們在說什麼話、抽什麼煙、穿什麼衣服;火車站和高鐵站的那些人在幹什麼,想想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飛機場等候廳的那些人正在幹什麼,言談舉止是如何的?這並不是說有區分地去看,畢竟人人平等。但是在如此資源競爭的環境中,大家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是需要去好好想想的。
人是比較受到環境影響的,在不同的環境中所呈現出來的狀態是不一樣的。也許自己現在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人,但是當更換一種環境的時候,是不是又成為了另外一種人呢?在不同的圈子裡面,思考問題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想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那麼呈現出來的結果就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需要多去看一看,多去想一想,哪怕每天抽出10分鐘時間思考思考都是有效果的。畢竟這10分鐘是完全屬於自己的,是完全在思考自身問題的。人什麼時候感覺到自己真正生活著?就是自己正在肆無忌憚過著自己想要過的生活,並且能夠產生心流的感覺。
當在火葬場外面看到不同的人送進去,那一刻覺得人的生命在這個世界中實在是渺小的。無論自己的地位有多高,無論自己的能力有多強,無論自己多麼能夠呼風喚雨,最後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的很多東西都帶不走。當帶不走的時候,一直儲存著又有什麼意義呢?
人生的狀態就是如此,起伏跌宕,層次不齊,但是面對自我的覺醒狀態,是要清醒面對的。想一想自己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自己能夠做一些什麼呢?自己能夠幹一些什麼呢?才能夠不辜負這寶貴的生命,才能夠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
生命就像一條河流,在這條河流中,會遇到不同的河岸,有些河岸的風景很美,有些河岸的風景很突兀。無論是怎樣的,生命的河流還在向前奔赴,不會永遠停在那裡一動不動。這時候就在思考:遇見風景優美的河岸,使勁觀賞留念;遇見突兀風景,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待,也不錯。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看的。哪怕再悲觀的事情發生都有積極層面的東西在等待著。當我們始終以解決問題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挑戰生活,那麼生活就可以讓我們過得有聲有色。人生的狀態就是如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