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經常會先入為主,「自以為是」的以為、認為、覺得?甚至把別人逼到無言以對而不自知?

如果不是,當然好;如果是,那麼就要好好靜坐下來反思了,然後,逐步改正,看看自己是否可以「不評判」。

兩個人交流,本質上是六個人在溝通。本來的你,本來的他;你以為的他,他以為的你;你以為的你,他以為的他。所以,交流、溝通,時常是困難的。

通常,「本分」的交流是很困難的,即本來的你與他之間的交流,而不是像開篇的假設那樣。然而,那樣的交流卻是現實生活中的常態,只是程度輕重之別。

除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延伸到事、物,亦是如此。

事實上,這並不會讓自己顯得更智慧、更有能力,反而,讓自己的弱點顯露無遺,急躁、膚淺、自以為是……

試著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曾經做過這樣的蠢事?我是有過。

那天,去集市買東西,遇見了一位以前的熟人、也算是遠房親戚。她曾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裁縫師,會做很多漂亮的衣服,記得小時候家人都在她那裡做衣服。

但是,現在她幾乎沒有做了,縫紉機擺在旁邊,基本只是接些縫縫補補的活兒,再擺個日用百貨的小攤。

這有諸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現在大家基本都買成品衣服,很少會量身定製,與此同時,高階定製、「高定」卻是少數人享有的奢華。

在我的認知裡,這是很賺錢的生意。於是,就這樣蠢蠢地去跟她說怎麼沒想著做「高定」。可是,明顯地,她沒有這樣的認知,她認知裡賺錢的就是她現在的生意……

說出口的話沒辦法收回來了,但是,也及時地發現正在說些廢話、這樣下去是沒法聊了。於是,改變了口吻,只是迴應她的看法、沒有肯定與否定、沒有自我的評判……

或許,對此,你又有了許多的看法。然而,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兩個具有不同的認知的人在一起交流,中間的隔著的不是空間距離一米、兩米、或是手機螢幕,而是認知。

倘若,總是用自己的認知去看待他人、事物、行為處事,可能會「錯過」許多,或者「犯很多錯」。因為,不是客觀的,並未尊重其存在本身。

在靜坐冥想中,所有與你相關的人、事、物都會湧來,在寂靜中,觀照,不帶任何評判,還原其本來面目。如其所是。Let it be. 這樣,就不會再有分裂、掙扎、矛盾、衝突,一切瞬間變得平和、寂靜、充滿喜悅……

相信,你會感覺非常好!那麼,嘗試著,把它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8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2021年,你能實在自己的目標嗎?三餐溫飽,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