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中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這是“餘華”先生所做《活著》一書韓文版自序。我覺得這個詞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都很“真實”,為什麼用“真實”這個詞,因為我們的生活是充滿了苦難與歡樂的,也許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生活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苦難,也許忍受這個詞在我們的語言中過於悲觀,但我們生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忍受摧殘,一直到死都是如此。想明白這點,一切就都能泰然處之,這是王小波先生在《黃金時代》中所說的。
我們也正處在我們的“黃金時代”,也有好多奢望。想愛,想吃,想揚名立萬,想追尋理想。隨著生活在緩慢地進行著,這些奢望也慢慢被磨平。買不起房是對我們這代人的“摧殘”,普通家庭或許窮盡三個家庭的積蓄也難在城市裡買房,這是一個蝴蝶效應,買不起房就不能結婚,結婚需要房子這似乎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是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太困難。每年全國有近千萬應屆畢業生,然後會飛快投入到事業中去。但是真正的工資高的崗位何其稀少。
就拿近幾年十分熱門的IT行業來說,IT專業報考人數在今年約有80萬左右,高薪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充滿誘惑的。然後這80萬人又會全湧向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城市的接納量是有限的,這說明有很多人只能在三四線城市工作,那麼薪資待遇可能更不盡人意。
前段時間上微博熱搜的“西貝,5000月薪以下不配吃”,實際上大約有6.5億網友工資在5000以下,雖然學生佔大多數,不過也很能說明問題,比起抖音上人均百萬,知乎年均千萬來說,這才更加現實一點。
本科畢業生23歲畢業,假設5000工資,日用少的來說每月2000,每年漲薪百分之十,到要結婚的二十七八歲,積蓄也不過十幾二十萬,跟房價比起來簡直九牛一毛,或許在四五線小城市可能可以付個首付,那麼結婚呢?結婚又需要耗費一大筆錢。如果家境普通的話,怎麼能輕鬆拿出這筆錢。如果家人再生場大病,那麼花光所有的積蓄也不為過。
所以年輕人能有什麼慾望,慾望是建立在能得到有希望得到的前提下,既然買房如此遙不可及,即使付了首付也要當上幾十年的房奴,那麼為什麼不活在當下,享受生活,現如今年輕人的思想前衛,又容易受新潮事務影響,容易動搖,喜歡自由的生活。攢錢變得尤為艱難,尤其是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現在的年輕人的壓力並不比以前的人小,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壓力,他們很多也在努力,儘管難之又難,但是很有韌性,我們萬般努力,讀書十幾載,工作幾十載,只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
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會有不凡的人生,滾滾紅塵,到後來,我們平凡得如同路邊的樹木,但我們生下許多根,留下很多故事,思想起我們初來世界的模樣,每個人都值得被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