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自己的腳伸進別人的鞋別誤會,我可沒真讓你把腳伸進別人鞋裡去。用這樣一個標題是想讓你知道,99%失敗的人際、情商問題,歸根到底都是想:“穿著自己的鞋,走自己想走的路,去搞定一個,和自己的鞋和路都不一樣的人。”畢竟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這種習慣已經刻在人的骨子裡。比如你開車時,討厭行人;你走路時,討厭車。你是男人,便會怨女人矯情事多;你是女人,又會怨男人耿直。用自己邏輯來思考時,誰都覺得自己是對的,這就好比穿自己的鞋,路怎麼樣都是順暢的,
想要搞定一個鞋和你不一樣的人,最好的方法是把你的腳伸進他的鞋。說不定你會發現,那雙外表看起來完好的鞋,內裡早已破舊不堪,鞋底裡甚至還有膈腳的石子。我曾經和大多數人一樣知道要換位思考,只是不確定眼前的人期望被怎麼對待,所以就產生了很多蹩腳的關心和“為你好”。朋友的至親離世,我只會讓他別哭了接受現實。男朋友在微信上和我說工作好累,我只會對他說加油。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對方沒了和我繼續和我說話的慾望,我自己也覺得洩氣
2:《情商》中提到,共情也就是換位思考,包含3個層次,分別是對情緒的感同身受,設身處地為對方考慮,提供對方所需要的幫助。這就要求你千萬別打著“為你好”的幌子,把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作為建議或要求。比如讓人別哭或快點振作起來。設身處地為對方考慮和提供幫助,需要足夠大的資訊量。你可以認真觀察站在你面前的這個人,想一想是什麼樣的經歷,造就他出這樣的表現。如果你察覺不到,或者對自己的判斷不自信,那就真誠地發問。人和人的差別有時候比人和狗的差別還大,別妄想一招鮮,吃遍天。你能真誠地發問困擾他的問題是什麼,以及他需要什麼樣的關心,就是對他最大的尊重和善意。
3:把常識,當成一門重要的學問叔本華把人生比作刺繡,還沒看清本質時,我們看到的是刺繡的正面,看清本質之後,我們看到的是刺繡的背面。刺繡的背面並不精美,但卻可以從中可以看出刺繡的具體針法。
而常識於我們,就是刺繡背面具體的針法。如果不是這場疫情,你不會知道常識有多重要。“聞洋蔥能治新冠肺炎”、“益生菌能治新冠肺炎”面對這些層出不窮的謠言,你稍微有點常識,就絕對不會信。但為什麼還是會有人不光信,還瘋狂轉發呢?說一個扎心的事實,大腦所遵循的準則是:“能不用,則不用,該用腦時也不用。”很多時候你自以為的思考,其實在做記憶檢索。很多人對相關概念的認知,僅僅停留在聽過的層面上,又怎麼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呢?一個概念從進入你的記憶,到形成有邏輯性的視野,這個過程為組塊化。什麼是組塊化?別急,下面這個例子能幫你更好的理解組塊化。研究發現社會經濟背景較差的學生,在四年級之前的閱讀能力表現很正常,但在四年級後突然跟不上同齡人。這是因為四年級前的閱讀重在發音,而四年級之後則轉向理解。社會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能有更廣的視野和知識面,根據記憶的原理,他們在學習新事物時,能更好地識別有意義的組塊,理解能力就會更強。簡單說就是課堂之外的常識、事實,對思考和理解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將這延伸到我們的學習和工作中就會發現:當你盡力去了解這個世界的真實運作過程,把常識當成一門重要學問,比如瞭解一個網店如何運作,世界經濟格局遵循那些基本常識,你不光能保障自己不受損,還能提升競爭力。誰也預料不到明天到底會發生什麼,炒股的人都知道一句話,當所有人都覺得牛市來了時,那說明牛已經走了。所以趁年輕開闊眼界,多看書和多出去看看這個世界準沒錯,不多給自己留條路,你還真有可能搭不上這趟時代快車。
4:合理解釋自己的生活生活就是一張問卷,你沒有回答,它會一直追問下去,你對自己生活和選擇的解釋,決定了你活得是否擰巴。來到一所和預期相差很大的學校,你看不慣周圍一切,卻又期待身邊人的人對你畢恭畢敬。你讀了幾本名人傳記,立志要自律改變自己,可沒多久你失敗了,並陷入自責中:“要是我堅持下來就好了”然後繼續躺平。一半想要,一半想舍,半吊子這個詞就是這麼來的。當所有的矛盾都出現在你身上時,你可能也中二地想過,自己是不是被這個世界選中了,畢竟電視劇都是這麼演的。清醒一點,再厲害的人,在有限的資源前也會做出取捨。能考上麻省理工這個學校的人夠優秀了吧,但所有剛踏入這個學校的人,都會收到學長學姐們的教導:在這個地方,學分、社交、睡眠,三者最多取其二。事實上,能做好其中兩項就已經比大多數人厲害了。你可能會說我也不想這麼擰巴,但我控制不住我自己。沒關係,心理學鼻祖阿德勒說過:“使我們痛苦的從來都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們加在事物上的看法。”對付這種心理最好的辦法就是少看雞湯,打心底裡承認自己的平庸。根據人類平均壽命,大機率你可以在地球上活70多年,大多數人都和你一樣重複差不多的軌跡。你對少部分人比如父母,可能意味著一切,但對其他人來說,可能啥也不是。想明白這一點你就沒那麼擰巴了。另外也別迷信一些“不管選了什麼,到最後你都會後悔。”說實話這就是弱者的自我安慰,如果高處的風景真如一些人說得那麼不堪,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前赴後繼呢?你可以說以前自己選錯了,有信心過好現在和將來。但千萬別瘋狂對現在的生活開麥,總是以躁動代替平和,忘掉如果這個詞。
5:在合適的年齡,做該做的事這個世界本質就像一場遊戲,只不過你和其他人的起跑線,資源都不一樣
看行動不看說了什麼最大敵人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帶刺最後行動。不思考不行,要深度透徹的思考光思考不行,不去做思考等於白思考行動才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