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有一些難以啟齒卻又渴望告訴母親的事情,希望透過母親的認同來和生活有一個更和諧的和解。在母親子宮中生活的那種親密無間的身體記憶讓我們以為母親會是我們靈魂的棲息地,是我們最後的港灣。可是現實卻是難以啟齒的前提註定了這是條行不通的路,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母親都是我們讚揚中的母親。這些最終導致並非所有的傾訴都是有迴應的,久而久之,我們學會了沉默以對,但想要訴說的慾望並不因沉默而有絲毫減弱。米歇爾·菲爾蓋特集合15位著名作家合著的《與母親未曾談起的事》便是用了文字表述的方式,向各自的母親傾訴曾經困擾自己的痛苦,也讓所有讀者能在這些文字裡找到自己與母親的影子。

所有人都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母親是一個神聖的職位,從一個嬰兒從她的身體裡脫落的瞬間,她就被神奇的賦予了一種名為“母性”的光輝。故而誕生了許許多多諸如“為女本弱,為母則剛”的鞭策性話語,實則外在賦予的“美名”並不是所有母親是所追求的,出現各種各樣“棄嬰”、“虐嬰”的新聞便不足為奇。即使有一部分母親因為“美譽”所累,而兢兢業業十年如一日的哺育自己的小寶貝,但是身為人自然而然的思想隔閡往往成為了母子關係裡的另一種“攔路虎”。我們不能要求一個人和我們有百分一百的信任感,因為這意味著毫無隱私以及無限的包容,在這如今越發注重個人意識的時代明顯就行不通了,那麼日漸增長的隔閡便無可避免。

更向往新時代自由氣息的人們會看不慣上一輩的條條框框,習慣了一輩子的老人家們也許根本沒有意識到時代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溝通成了我們與母親之間最迫切的事情,即使有些事情難以啟齒,但不敢打破僵局誰也不知道遺憾和羞恥到底是哪一個先來。習慣了“一切都是為你好”的母親們,可能是真切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何不妥之處,她們曾經生活的環境或許是她們成為“天真的一代”的契機,而後來的夫妻生活、親子生活也漸漸加深著她們的“天真”,畢竟再也沒有什麼事比家人和睦、幸福安康更重要了。所以孩子們的心理需求成了維持她們“天真”的犧牲品,導致她們再也不能和曾經靠一根臍帶共生的孩子共情,剝離感卻使得孩子喪失了安全感,我們想要在母親身邊尋求溫暖。

《與母親未曾談起的事》中的15篇文章可以說是以一種跨國度、無邊界的形式,為我們展示了與母親交往中的隱痛與渴望。我們在其中能找到自己膽怯的心態,也能發現那些我們引以為恥的焦慮,更能感知到一種深刻龐大無處宣洩的愛意。我們對於母親的愛從來不曾減少,甚至隨著時間的流逝越發鮮明濃烈,但我們同時希望她們能愛我們在當下,我們也能真真切切的回以她們的期待,而不是在穿越了久遠的時空的未來。

#乾貨分享讀書會#

#母親##親子#

2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我在人間彷徨,35歲失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