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前段時間,我要去一個新崗位。

家人很擔心地問我:“能搞定嗎?”

如果是以前,我可能會說:“我也不知道啊。看看再說吧!”

但現在我是這麼迴應的:“當然能搞定!別人能做到,我為什麼做不到?只不過有時要多花點時間精力而已!”

這兩個回答,看似是信心問題,實則是認知問題。當我們明白,透過不斷地努力學習,我們可以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便不會輕易給自己設限。

最近在反覆地讀《無限可能》一書。作者說:“在我們人生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都在給自己預設上限,然後被這些限制牽著鼻子走。所以,創造無限可能的第一步就是檢查、挖掘並且根除自我設限。”

當然,有的限制性信念,我們自己能夠覺察到。但有一些, 我們自己未必能意識到。

那些限制性信念,因為被廣泛接受,所以隱蔽性很強。它們就像謊言一樣根植於我們大腦中!

謊言1:智力是個固定值。

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地認為,智力是個固定值。

對於小孩子,大家通常會說:“這個孩子很聰明!”這句話暗含了以下幾種意思:1.智力是天生的;2.被贊“聰明”的孩子智力水平高;3.不被稱讚“聰明”的孩子,智力水平一般。

而對於大人,大家會說:“那個傢伙智商超高!”這句話同樣飽含幾層意思:1.智商是一個長期屬性;2.被稱讚的那個傢伙智商比別人高很多;3.不被稱讚的,都是普通人,智商一般。

但我們怎麼評價一個人聰明與否、智商高不高呢?通常是看一個人思維靈活程度和反應敏捷性。

比如說,上學時候,大家都做不出來的題目,某個傢伙做出來了,大家就認為他更聰明。

比如說,工作上,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大家都沒想出對策,某個傢伙卻拿出了漂亮的方案,大家就認為他智商超群。

其實,在我看來,能否解出題目,或者能否解決棘手的問題,更多取決於在相應領域內積累的深度、厚度。

把某個知識點理解得更透徹,或者把某些問題之間的關聯性掌握了,自然比別人擁有更寬、更廣的視角。

所以,問題的關鍵還是你在相應領域內積累的多不多、夠不夠。

比如說,你小學時候不會做的題目,中學的時候自然就會了。你高中時候怎麼都看不懂的閱讀理解,大學時輕輕鬆鬆就讀懂了。

這說明,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不斷變化的。

因為隨著時間的積累,你有意無意中獲取的相應領域的積累會更多,當你再面對曾經的那些問題,你大腦的神經突觸會產生更多的連線。

打個簡單的比方,想象你的大腦中原本有很多橫七豎八的小路,但你要到達的某個地方,還是沒有最便捷的通路。隨著你的學習思考,你大腦中生出了更多的小路,之前沒有接通的地方,後來自然而然地接通了。

所以,不要再對自己說“我不是讀書那塊料兒!”,“我不擅長考試!”,“我不會寫東西!”

你在下論斷的時候,就是在給自己設限,內心深處,你不過是想逃避在相應領域內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而已。

你沒法像別人那樣信手拈來、舉重若輕,只是因為你的積累不夠多,以及你使用的方法不對頭而已。

所以,正確的信念是:智力是變化的,透過學習和積累,我也能變得聰明,變得很厲害。

謊言2:犯錯等於失敗。

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小孩子,都很怕犯錯的。

因為在我們的觀念中,是把犯錯和失敗劃等號的。誰願意承認自己是個失敗者呢?

尤其是上學後,衡量我們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考試,而考試中犯錯,成績就會比別人差。不言而喻,成績差的便是學習上的失敗者。

因為存在著這樣的因果聯絡,我們就很自然地把犯錯和失敗劃等號。

真相是:錯誤是我們發現問題、改正問題的最佳契機,透過錯誤,我們能夠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短板和盲區,然後有針對性地彌補和加強,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進步和成長。

謊言3:知識就是力量。

社會的發展程序,讓有文化有知識的人,普遍過上了更好的生活。因此,我們對知識的膜拜,也一度達到了頂峰。

然而,霍金曾說:“知識的最大敵人不是無知,而是對知識的幻覺。”

很多時候,我們瞭解到一點新的東西,接觸到一些好的觀念,猶如誤入世外桃源,感覺進入了一個廣闊的新天地,人生從此就會變得不同。

事實證明,我們只是過了一下“腦癮”,再過幾天,我們便會忘得乾乾淨淨。

那些新東西,那些好觀念,依然跟我們沒有任何關係。

所以,知識並不是力量。如果你沒有掌握它,沒有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它就不會為你所用。

正確的觀念是:知識可以轉化為力量。但關鍵就在“轉化”上,你得理解它,認同它,一次又一次地使用它,它才會化為你的力量。

謊言4:他人的批評很重要。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很怕被人批評。因為批評意味著否定、不認同,而我們內心深處都是渴望得到外界認可的。

因為這樣的觀念,我們難免在意他人的想法和眼光,為了避免被評判,我們甚至會選擇犧牲自己的想法和願望。

但人生是我們自己的,並且僅有一次。無論我們做什麼,都會有人表示讚賞和支援,也會有人進行打擊和嘲諷。

那些不認可、不喜歡我們的人,無需介意。他們有不喜歡的權利,我們也有堅持夢想的自由。

如果因為別人的批評和反對不去做某事,當我們嚥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候,遺憾和後悔的肯定是我們自己,而不會是其他什麼人。

所以,正確的觀念是: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創造什麼樣的價值?總之,不要讓別人的想法和期望左右你的人生。

暢銷書作家、演講大師韋恩·戴爾曾說:“我們能力有限,這絕對是一個彌天大謊。唯一能限制我們的就是相信極限的存在。”

感謝《無限可能》一書,讓我終於看清自己腦海中那些隱蔽的限制性信念,它們原來是如此地不堪一擊。

而看清謬誤,衝破限制性信念的束縛,就是我們進入無限可能的第一步!你準備好了嗎?

12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蹉跎歲月 磨鍊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