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結束了高考,剛剛踏進了成年人的世界,享受著無拘無束的大學生活,幻想著未來光鮮亮麗的生活。
為人處世也在形形色色的交際中變得圓滑;仗著高出父輩許多的文憑,姿態也“端”了起來;越來越急於獲得金錢所帶來的安全感……
在我們的社會中,於多數普通家庭而言,教育的目的有一大部分是獲得“錢、名、權”之類。想必,許多人從小都聽過“多讀書,才能找好工作”,簡而言之就是學歷好、掙大錢。所以“錢”必定是這許多人窮其一生的目標,可對“錢”的渴望能夠終止在具體量化的數字目標中嗎?
前面提到於多數普通家庭而言,教育的目的。我沒有經歷過富豪家庭的生活,但不可置否,那些家庭的孩子大多經歷過“有錢”的感覺,父輩的積澱會淡化他們對“錢”的渴望,而將人生追求放在諸如精神、理想等等方面。一直記得恩師曾經調侃一位說“看淡榮華富貴”的同窗,“沒有經歷過榮華富貴,你就看破凡塵了?”。那位同窗家境不錯,性格活潑,體育、音樂樣樣擅長,卻不太喜歡當一個做題家。家境殷實是個人在社會中相當優質的資源,但有多少人能有如此的原生buff呢?
自帶此屬性的人少之又少,而像我們普通人想體驗一把“榮華富貴”,唯有依靠自己的打拼。沒有殷實的家境,加上覆雜的原生家庭,大概在未及豆蔻年華時,我就明白了經濟獨立對我的重要性。我想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在空間、精神、經濟等等距離越遠越好,最近想到一句話“我欠你們的,只有錢,沒有情”。
因此,我很愛有錢所帶來的感覺,尤其是可以自由支配的錢。2020年開始(高考完後),想自己掙錢的念頭就越來越強。小時候為了一點錢,擺過地攤、偷過銀元、偷過
工地的鋼管(偷東西的事不可原諒,需要自己做很多事去抹平心裡面的汙點)……高考畢業後,自己投資了200多和別人合夥擺地攤,盈利為0。上大學之際,母親和幾個親戚給了我“一大筆錢”,中間推辭也罷,最後大部分都入了我的囊中。在此期間,在知乎、b站各大平臺尋找賺錢的法子,除了發現了高風險的基金,投入了幾千(還不是自己的錢)。其餘的,要麼是操作複雜,要麼是技能不全,反正都沒有實行過。
最讓我糾結與矛盾的是,我在胡碰亂撞“生財之道”的時候,停止了自我價值提升。大一的寒假中,我幾乎連閒書也沒讀一本,專業內容從未學習,除了“被迫”考過了科目二,正在一點點偏離讀大學的初心。“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熙攘攘皆為利往”,可在自己不具備創利條件的情況下,執著於眼前的虛無飄渺的“生財之道”,真的有意義嗎?
最近腦海總是會浮現這樣的糾結,過早的追求金錢,是否會導致我對正業學習的不純粹?當下做對長遠好的事,是永遠不會錯的。現在的我,對高考以前的自己有或多或少的後悔。以後的我,不能再後悔現在我的所作所為了。
現在,及時止損。未來,要自身足夠強,才能真正的“榮華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