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人們為什麼要害怕死亡呢?

這些秀麗的山湖⛰️,隨時都在等待著把我們吸收進去。如果人們看到這些青山綠水,他們就不會如此迷戀這短暫的人生。他們將不惜把自己的身軀獻給大地,大地的力量會使他們的軀體更快地得到新的生命。”

------這是奧地利音樂家弗朗茲. 舒伯特在他年輕的生命的最後一年裡,寫✍給他父親的一段話。他只活了三十一歲。

一個人來到這世上,從童年、少年到成年,有了事業和家庭,有了妻子和兒女,身邊還有那麼多的親朋好友。走了那麼多的路,做了那麼多的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忽然有一個天,就要告別人世了,他會怎樣面對?

有一種人,對死亡很恐懼。怎麼也想不通,怎麼也接受不了。“這個世界如此美好,可是我再也看不到了,我真的不想離開!”

除了恐懼,有的人還會過度戀世。“你想想,我從此以後再也見不到親人了,我創下的家業----房子車子存款,那些珍貴的傢俱,壇壇罐罐,再也看不到了。還有那寬闊的馬路,如畫的風景,和煦的柔風,溫暖的陽光,統統都沒有了,難到你不留戀麼?”

還有一些遺憾。“我這一生,好多事情還沒來得及做;做過的事也不完美,來不及彌補;欠下的人情還未嘗還;許下的諾言沒有兌現;對父母、妻子、孩子,甚至是孫子女,也沒盡到責任。這不是很內疚嗎?”

……

人有生,就有死。這是自然規律,自然現象,無法抗拒。可以從宇宙、天體、生命、死亡、輪迴、世俗、宗教、哲學多角度思考。

我們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璀璨。但也有沉重的包袱。譬如,人們不能正確面對死亡。我們的教育,缺失很多,其中包括“死亡與生命”。特別是漢民族,許多人無信仰可言。與西方國家差距明顯。那裡多數民眾信仰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人們普遍能平靜而坦然地面對死亡----走入天堂,去了另一個世界。他們在喪禮上沒有撕心裂肺的哭聲。我們看到的畫面是:身著黑袍的牧師頌經,親人手捧花束,瞅著徐徐下沉的靈柩,表情肅穆,哀而不傷。

人到暮年,衰老和疾病相伴而來,隨之就是死亡。這個趨勢不可逆轉。我們不必恐懼,不必留戀,不必遺憾。如同舒伯特致父親的信向我們表明的那樣。

弗朗西斯.培根在《論死亡》一文中寫到:“生命是大自然的恩賜,死亡是對塵世事業的贖還,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歸宿。”

對於生命和死亡,乞丐與富翁,士兵與將軍,平民與皇帝,沒有本質的差異。軀殼化作塵土,隨風而逝,了無痕跡。

唯有當新的一天開始,太陽依然升起。鶯歌燕舞,鳥語花香。���人類笑語盈盈,熙熙攘攘,車水馬龍。

8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路燈(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盞溫暖自己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