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活著,幾乎是每一個人終生的目標和最簡單的願望,然而,要說活著的意義,可能很多父母都不是很清楚。

就拿我熟知的親人來說吧。

首先,我的父親。他是小學三年級畢業的農民,必定說不出大道理來,但是在我的整個人生成長的近30年的年華記憶裡,給我的印象也在一步步變化。

由年少時,父親勞作裡的那種憨厚,樸實,勤勞,樂觀,仗義。

到我青年時代,在生活裡面臨的一次次命運的捉弄裡,他依然憨厚,樸實,但同時又多了彷徨,苦悶,計較,自卑,敏感的情緒表現。

直到我成年後,因為書籍知識的灌溉和生活中經歷了一次次悲歡離合,已經初步形成一個自以為很正確的的三觀,試圖干預父親的人生,或者說讓父親來支援我的人生。

我一直到現在都不清楚,到底是知識儲備來語言表達,還是經歷的世事無常給予的人生思考,在父親面前總能說出一條條道理來,一條條自以為很有道理的話。

因為,父親學問不多,可能是對於知識的盲目崇拜,在我每一次的大道理面前,都是甘拜下風,支援我的決定。他一直相信我讀的書多,肯定比他這個賣苦力為生的有一定的見識,肯定不會錯。

所以,時至今日,我的每一步成長和每一次決定,都離不開他的支援,不管是物質和精神上,都有一定的支援,當然,我因為認知的侷限性,也犯了一些錯誤,走了許多彎路。

這近30年的歲月斑駁裡,很久的時間裡從來沒想到‘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哲理命題,一直到經歷了一次次身邊發生的生離死別的悲傷,看了一些書,才逐漸思考到這個似乎沒有答案的問題。

其次,我也間接地見證和了解了父輩其他的親人們,我也直接或間接地問及他們‘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

但是不管他們怎麼回答,始終繞不開為兒女而活的思想。

從兒女讀書到結婚成家再到有了孩子,在這樣的整個人生過程裡,每一步,他們都走的很難,但是每一步都走的毫無保留。

只要兒女過的幸福知足,他們不管怎麼樣都願意,再多的苦都是甜的,也許嘴上會有這樣那樣的怨言但是內心卻又實誠的去幫助兒女,所以看起來似乎有點苟活的味道,幾乎看不到他們為自己而活的影子。

兒女讀書沒有費用,他們會用盡一切辦法來幫助,再苦再累都甘之如飴;為了兒女的婚姻大事,接踵而至的彩禮嫁妝等,也會繼續付出,哪怕銀絲染滿了頭顱,蒼桑壓滿了額頭,疾病纏身,只要活著,還有一口氣,也會在所不辭付出;為了兒媳,孫子孫女的良好生活質量,他們只要身體還能動,沒有太大問題,他們還會繼續背井離鄉付出……

這就是我們的父母,他們一生用這樣幾乎殘忍的方式,把所有的愛都給予了兒孫,唯獨忘記了善待自己,無聲地告訴我們他們人生活著的意義,讓我們感動的同時,更多的是思考和悲痛。

痛定思痛之後,綜合考慮,我在近兩年才開始意識到父母這樣做的嚴重危害性,開始對父親進行切切實實的勸導,讓他多為自己考慮下,真實意識到嚴重的付出更多的帶來的愛,可能會是十倍甚至百倍的傷害,讓愛成了曇花一現,得不償失。

我對父親勸導的意見,無外乎幾句觀點,當然我也覺得是對所有父輩的一句真知灼見,可以借鑑。

其一,兒孫自有兒孫福,兒女成長過程中,父母更應該多考慮到自身的長遠,好的家庭不是一味付出,更應該是在付出裡讓‘1+1≥2’。

其二,愛是付出,但是也應該換位思考,互相理解尊重,才是正向的愛,否則會失去了本來美好的初心。

其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天下父母共同心願,但是終究都回歸普通人,這就是大眾人生,必須順從自然而然地發展,不要透支自己。

當然,道理要有論據來輔助證明,才能讓人信服,否則一句空話。

因此,我就舉了很多聽到的看到的真實經歷的真實案例來論證觀點,父親的態度也確實有所緩和,開始注重自己的身體,量力而行。

因為他明白了,透支自己,失去自我,眼裡心裡全是兒女,到頭來,可能一病回到解放前,搞不好還讓兒女背上不孝的罵名,遺憾終生,得不償失。

所以,我也希望所有的父母,醒醒吧,不要為了兒女透支了自己,讓愛成了兒女負擔……

7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為什麼老是和別人溝通困難?也許這是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