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義務決定正當

伊曼努爾康德拒絕接受效益主義的假設:幸福是最高的善,是唯一有內在價值的東西。根據康德的觀點,唯一具有內在價值的東西是善的意志。簡單來說康德認為,不管什麼事情,只要我覺得我的內心滿足了,有結果或無結果的意義都不大,我在滿足我自身的需求,我做了我想做的事,與別人的影響無關。

· 康德說過“一個善的意志之所以是善的,不是因為它促成了什麼或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即使它竭盡所能也毫無收穫,它仍像寶石一樣閃耀著自己光芒,因其本身而具有全部價值。”由此可見康老師是一名形式主義者。

他認為,行為的正當性是由行為的種類決定,而不是行為的結果決定的。意思就是:我判定一件事情是因為我單純地想去做,而不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才去做。

比方說我今天扶個老太太過馬路,那只是單純我想扶,別問我結果,我也不知道結果是怎麼樣的,我大腦傳遞給我的訊號只是我想扶我要扶。也就是說,即使一個行為的有兩種結果,如你所願或者可能沒有如你所願,我仍然堅信這在道德上是正確的。

小鎮裡的天才

說康德是小鎮裡的天才一點都不為過,他出生在一個叫科尼斯堡的小鎮上,在康德沒出生之前,誰也沒想到鎮上能有這麼大一尊佛。後來康德思想流傳後。甚至也有些人說,康德為啥能這麼聰明,在哲學方面那麼有才呢?這一傳十十傳百,康德為什麼擁有極高的哲學天賦竟然成了個謎。

在成就方面,康德真是所謂的領軍人物,他跳出常規進行思考,超越一般人的思考方式,讀過或者聽過他思想的人,也逐漸有了新的思想視野,這種視野也是以前從未有過的,可見康德多麼的強大,這簡直就是個思想領袖啊,鎮上小民也是瘋狂迷戀,真就是像個大型粉絲後援會,鎮上的村民把自個兒家的鐘表調到康德每天出去遛彎兒的時間,這是上了個鬧鐘啊,康德啥時候出門,我也啥時候出門,都想著見一面兒唄。

康德也是熱情,不僅優秀,也沒個偶像包袱,和村民們相處融洽,也招朋友的喜歡,風趣幽默。所以大家都很擁護他。

布魯德的傷寒病人

布魯德的傷寒病人大致故事講的是,如果身邊存在一個患有傷寒病或者其他傳染病的人,那麼隔離他就等於是化作一種手段,就是當作實現他人健康的手段。但如果選擇不隔離這個人的話,就等於把其他人當作了手段,這個手段就是實現他的福祉。

聽起來可能會有些複雜,簡單講解一下,通俗化的意思就是我把你隔離是為了保證別人的安全,如果我不隔離你,我是為了讓你不那麼無聊,自己一呆,再呆出個好歹來。

但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嘛,為了更多人利益的考慮,當然只能選擇去隔離那一個可能會造成危險的人。到這裡大家也都理解是什麼意思了,康德只是在此基礎上,把這一方法比做成一種手段,一種保證別人安全的手段。

好比現在疫情防控期間,檢測出了陽性我還為了你的幸福讓你在大街上溜達,那不亂套了嗎。

二.亞里士多德倫德性

亞里士多德是對德性進行系統解釋得最早的人之一,他發現人的行為都是為了某個目的進行的,這個目的被認為是有價值的。

意思就是為了某個目標和目的,心理產生一種驅動力,推動人去實現這一目標。那麼如果目的僅僅作為進一步實現目標工具價值,那麼我們就會陷入無限後退的狀態,我們的慾望也得不到滿足。因此需要-種內在價值的目的,他可以充當所有人類活動的最終目的,這就是幸福。講到這裡大家應該都明白了,如果我一直為了目標而去做,那只是越做越多,卻不知道什麼是價值需求,每天機器一樣地去追尋什麼,不明白什麼是滿足,但當你明白滿足是什麼的時候,它會作為你的動力,這就是做一件事最大的意義,獲得自身滿足。用亞里士多德的話來說,這就是幸福,符合自身的幸福。但是,幸福這個概念,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有自己的理解。我們怎麼確保一個客觀的定義呢?在亞里士多德看來,好的人類,就是把自己的功能發揮到極致,這也是德性的定義。對此也就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什麼是人的功能。人類的功能是什麼呢?這就看看人類與其他生物的不同之處,亞里士多德認為是理性。所以對亞里士多德而言,充分發揮和運用理性,那便是幸福。2.道德的目的如果說履行義務,要求我們忽視自己,那麼義務倫理學就有錯誤。也就是如何解決道德和幸福之間的關係呢大家也都一般相信,好人有好報,這話說得沒錯,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嘛。一個道德行為應當是既促進個人的善,又促進集體的善。透過自己的善,帶動和促進整個集體的善,當集體中每個人都善了,那就是最大的幸福。為了確保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獲得好生活,道德要求我們剋制自己不去做一些我們可能想要去做的事情。這句話的意思也很簡單,你不能為了自己去禍害別人。好比我鄰居家買一大塊兒臘肉掛陽臺上了,我也不能直接拿走了回家自己開葷不是嗎,就是簡單舉一個例子。這就是道德,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也有些東西是你可以做,但不能做的。3.麥金泰爾倫德性麥金泰爾對我們關於道德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感到沮喪。他認為,我們應當把注意力放在什麼是好的生活上,如此才能在道德問題上達成共識。因為道德的目的就在於幫助我們過上好的幸福。麥金泰爾認為,如果要過好的生活,就必須擅長某些東西,這要求你掌握某些技能。要實現來自於任何實踐的善,就需要恰當的動機。那麼這個動機,有外在的,也有內在的。比如說,當一個老師,要有恰當的動機。外在的動機可以是為了錢。而內在的動機則是促進人類繁榮。內在的善,便是促進人類繁榮要獲得內在於實踐的善,就必須謹慎地選擇你的實踐,你不可能擅長所有的事情。因此為了獲得最大的善,你的職業選擇,應當不僅讓你的生活獲得條理,並且使你的自我獲得統一。

10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人老了,發現子女在慢慢討厭自己,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