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看看上面的照片,她是如此完美、年輕,就這樣香消玉殞,放棄了活著的權利,結束了25年的人生旅程,不知你們怎麼想的?或許會用到“惋惜,不解”這兩個詞吧?

她的遺言,我讀了很多遍,文字情緒的走向是:無力、疲憊、無奈、憤怒、絕望最後走到放棄——放棄悲傷、放棄掙扎、放棄生命。

她說:”最後我想說,死亡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對我來說不是,我終於獲得瞭解脫,也真的很快樂。“

“死亡快樂”,她為何會發出如此反常的感嘆?這真是她的心聲嗎?剖析一下她的遺言,就會發覺這是一種抗議,用死亡去抗議,抗議她不能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宰,抗議她被老天捉弄了。

她遺言中說她不希望別人說她因為壓力大、工作辛苦等等外界因素而走上不歸路,我想她只是希望有人能夠理解她這個極端做法吧?所以我想嘗試著去理解她放棄生命的心靈歷程,希望不會冒犯、驚擾到她!

01

被動的人生掩埋了個體的原力(也就是一個人的原始核心),淹滅一個人成長的慾望

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一句話,大致是這個意思:每個人的內在都有成長的驅力,若無外力將之扭曲的話,人會成長為本該有的樣子。

這是一個人的原力,是一個人力量的源泉——可以源源不斷地支撐個體向上生長,同時感受到價值與生命的活力;然而原力如果在成長的過程中被掩埋了,你將看到一個人表面上一切都好,也看不出有什麼不快樂,可就是感覺不到自己,觸控不到心底的東西,像是一具空殼。

就如她描述自己的狀態:“我也不是不快樂,我其實挺快樂的,和朋友出去玩,看電影,刷到搞笑的影片,我都能笑得岔過氣去,但這些都不是真正讓我感受到快樂的東西,它就像膝跳反應一樣,碰我一下我會笑,但是笑完就結束了,甚至大部分時候我在過於快樂之後反而會覺得更加的疲憊。我是一具空殼。”

她的生命被捉弄了、被架空了:她內在感受是十分痛苦的,而表面上看起來她是那麼地順,因此她可能感受到是周圍人說她矯情,都那麼好了還找事?從未感受到被理解,她的靈魂會得不到滋養的。遺書中她好幾次提到過:“我被玩了,被老天捉弄了”。她說她從小的任何事都被父母插手,她沒辦法為自己做決定;為了想去日本留學,她哭鬧了幾年,最後父母才妥協,她去了她想去的國家。到那裡,她說她才能感受到一絲絲生活的希望。因為這是她的決定,她在與父母的較量中勝利了,她拿回了一點點屬於自己的力量,這力量驅使她透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自己喜歡的大學,又讓她感受到一點點價值感,這可是一個人存在感的體現呀。此時,她也許觸控到一點點原力,可是她的原力被掩埋地太深了,這點點根本不能全面啟用她,也就只能觸及到靈魂的淺層而已,就是這次觸達,滋養了她乾涸已久的靈魂,讓她體會到一點點真正的快樂。

若她表面上不那麼順,不是看起來那麼完美,可能她的生命就會出現裂縫,苦難進去的同時,陽光也會跟著進去。那麼,她將會在克服困難的同時,擦除掉掩埋生命體上的覆蓋物,讓她的原力慢慢浮現出來,從而啟用她,讓她的生命煥發出本該有的生機。

02

死亡從來就不是目的亦不是快樂,而是對自己無力感的憤怒與攻擊

她說:“看我連死都不能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時間點,看我連死都如此被動,看我每天內心痛苦的糾結,或者看我因為想死在一個穩定的時期所以暫時取消了今年的計劃,然後繼續渾渾噩噩的活著。我為什麼連死都不能死在一個自己想要的時間,我這輩子為什麼都在被耍,我到底做錯了什麼?不管了,我說了要做就是要走,也不想管是否死在一個很多人自殺的年份,這是我對老天最後的反抗,如果連死都要被它左右,那我的人生真的很失敗,既然活著時的選擇我沒有辦法順我自己,那最後這次總可以吧”。

她徹底厭倦了,厭倦這了無生機的生命,厭倦她對此的無能為力。於是,她用最後的力氣反抗了,她無力攻擊外界,她選擇了攻擊自己(這是抑鬱症患者最常對待自己的方式)。

沒辦法,她找不到資源扭轉乾坤,讓自己原力覺醒;她內在已經乾涸,日本求學那次一絲絲希望的升起,遠遠不夠滋養她的,周圍系統又不能給她補給,她不願意看著身在深淵中的自己一直往下墜、往下墜........

於是,她殺死了處於這種狀態下的自己,企圖拿回屬於自己的力量。

她是帶著渴望、期待與憤怒走向死亡彼岸的。

03

一切皆好的背後,可能藏著一顆極度需要被理解、滋養的靈魂,希望人人都能修煉出同理心,適時地去澆灌身邊的人

我接過一些抑鬱症的個案,他們普遍喜歡隱藏自己的情緒,總是在外人甚至在家人面前假裝自己很快樂,自己沒什麼問題;實在受不了就會找個角落將自己藏起來,不見任何人,當忍受不了痛苦的侵襲時,就會用自殘來緩解痛苦。

他們不敢表現出來,他們害怕被別人疏遠、孤立;害怕家人擔心,更害怕家人可能會奚落自己(確實有的家人會這樣對待他們的),他們只能自己去面對自己的深淵,直到力氣耗盡,捱過抑鬱發作期,有點過不了,就如她一樣,為了結束痛苦,累及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真的希望人們能夠接納身邊人的負面情緒,這個不是洪水猛獸,不會被淹沒的,如果能給予他們相應的理解、溫暖與愛,就有可能將他們拉出深淵。

那麼抑鬱症怎麼辦?說一個真實的案例吧:

一位老人已經六十多歲了,他很年輕就患上了抑鬱症,是他對他的狗狗的愛,每次將他拉出抑鬱發作期的。一個人一隻狗,每當他抑鬱發作,他無力出門,無力做事,可他的狗狗需要人照顧,這時,他就強迫自己帶它出去,餵養它。這讓他在每次抑鬱發作時,都堅持活動,堅持正常生活。

久而久之,他就與抑鬱和諧共存——他知道啥時候他的病要發作,於是,他就提前吃點藥,做好準備,等待著抑鬱的來臨;他不再害怕情緒暴風,他能正視這些了,他的生活就真正常起來了。

後來,他也結婚了,和愛人相親相愛,生活得很好。

其實,抑鬱症患者如果能在發作期,有力量走出去或有人將其拉出去走走,就有可能脫離黑暗深淵,讓自己遠離情緒暴風的轟炸。

很多時候,藥物或者其他治療手段,都沒有自己或者身邊人給予的愛與溫暖來得有效。

所以,無論如何,請給出你們的愛與溫暖吧,照亮自己的同時,也點亮周圍的人。

願這世間所以的抑鬱症患者都能被溫暖以待。

8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堅持這20個細小的習慣,你會進步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