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人們難免有生氣、鬱悶、傷心和不被人理解的時候,這時候,說什麼、做什麼更能展示出你整個人的態度;有的人對令自己不舒服的人直接進行人身攻擊;有的人表面什麼都不說,回家生氣氣出了內傷;還有的人,只求當時痛快,大發脾氣,令對方無力還擊,然後丟掉了自己的朋友和客戶。

以上都不可取,我們應該提前訓練自己面對一些不愉快的場合的說話能力。這樣遇到各種情況的時候,我們就能開口說,不讓自己氣出內傷,說對了,也不傷害別人。我們可以遵循以下三條原則:

去陳述事實,不編造故事。

去表達自己,不評價別人。

以上三條,看起來並不難,但是想要在盛怒之時做到卻很難,我們需要更深刻地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

舉個例子來說,當我們遲到的時候,我們期待別人有什麼樣的反應?

對方有四種反應。

第一種:“你真是一個不守時的人。”

第二種:“你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第三種:“你遲到了半個小時。”

第四種:“我有點擔心你,沒出什麼狀況吧?”第一種說法最糟糕,對方表達負面情緒的時候,給你貼上了負面的標籤。這意味著對你這個人的否定,也將導致雙方關係的全面惡化。

第二種說法是直接宣洩情緒。這樣的指責讓你倍感壓力,卻並沒有對你這個人做出壞的評價。

第三種說法基本上已經調整了情緒,只陳述了一個事實。在陳述中暗含著對方對你的期待,也就是他等待你的解釋。

第四種說法是最會說話的人才能做出的表達。這樣的一句關心,足以讓你如沐春風,感受到善意和對方給予的關心。

也許會有人說,我們為什麼要委屈自己?既然要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當然就是為了讓對方知道他的錯誤在哪裡,讓他知道自己不是好惹的。

其實,對錯並非絕對,這要看我們大腦是如何加工自己所見到的事實的。

以上述場景為例,事實只有一個,那就是你遲到了半小時。

可是,人們在大腦中加工事實的情況並不一樣。

不自信的人感受到的是一種輕視,自負的人感到的是一種冒犯,冷靜的人認為是一個常態,一個包容性強的人能夠感受到對方的緊張和無奈。

我們要儘量拓寬自己的心胸,是因為我們對待自己和對待別人的標準有時候存在著天壤之別:

當我們自己遲到時,我們告訴自己,這只是一個偶然,當別人遲到時,我們有可能認為對方是個懶惰的人;當我們自己的工作出現失誤時,我們告訴自己,都是因為最近任務太多,才忙中出錯,當別人出現同樣的錯誤時,我們有可能認定對方是能力不足;當我們去大把揮霍時間時,我們告訴自己,人生難免有一些放鬆的時刻,當別人享受這樣的“放鬆”時,我們有可能覺得對方就是不求上進。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要改變語言,先要改變原則。要改變原則,先要改變思路。

以下三個場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前面所說的三個原則。

除了指責對方“出爾反爾”,你可以這樣說:“我邀請你一起來,本以為你會來,但是我沒有看到你。是因為這個時間點,令你有些為難嗎?”這樣的一個疑問,你同時做到了:陳述事實,不編故事;表達自己,不評價對方;關注對方的感受,沒有爭論道理。當你的父母干涉你的生活、婚姻、工作的時候,你真想說:“這是我自己的事,用不著你們操心。”可是,你知道他們對你的干擾來源於他們的關心。所以,你可以這樣直接表達自己的需求:“我希望自己能夠更加獨立,所以,期待您能對我的婚姻贊助不包辦,對我的工作建議不決策。”

當你的伴侶指責你太胖的時候,你本想還擊:“你也很胖。”可是,也許對方並不胖,也許對方真的是在為你的健康擔心。那麼,你可以這樣說:“我聽到你說我胖,這讓我更加焦慮。我希望下一次在我忍不住要吃更多的時候,你給我一個善意的提醒,或者在你出去鍛鍊身體的時候,能花一點兒耐心等待我和你一起去鍛鍊。”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使用這樣的表達方式時,要儘量把“我”放在句首,因為把“你”放在句首,在對方看來有可能是指責。當對方認為你在指責自己的時候,他也不會顧全你的感受,反而會展開全面的自我防衛。那樣談話就真的進入了僵局,很難再靠三言兩語挽救回來。

8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寬容別人就是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