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01

生活中,有的人能力很強,不管是與朋友交往,還是和家人相處,都很好地處理彼此的關係。

但是另一方面,他們的內心感受並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樣積極和樂觀,甚至充滿了衝突。

也就是說,很多人更善於處理外在的關係,而不善於處理內在的關係。他們很少想過這樣一個問題:

如何與自己相處?

02

為什麼我們處理不好與自己的關係?

簡單地說,原因有三個。

1.不能正確看待自己的不足

很多時候,講道理我們都懂,但一到實際情況後就不一樣了。比如我們都知道,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但遇到具體情況時,很少有人能夠接受自己的缺點。原因也很簡單,展露缺點帶來的體驗很不好:挫敗感,失望和對自我的否定。

體驗對我們的認知和判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一件事即使再不合理,如果體驗非常好,我們在心理上也會接受它。相反,一件事再合理,如果體驗不好,最終也會被我們否定。

暴露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總是帶來一些負面的體驗,會削弱我們的自我價值感,所以,要接受它,對多數人來說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

因此,即使我們都知道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但是當我們表現出自己的不完美時,還是會很抓狂和痛苦。

03

2. 不肯原諒自己

內疚是人們對實際或者想象的過失或罪行,而產生的一種強烈的不安、羞愧和負罪的情緒體驗。

適當的內疚是健康的,也是一個人道德價值的體現。它會提醒我們去做一個善良和對他人有益的人,這樣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能建立起更融洽的關係。

但是,過度的內疚並不是一件好事,它會變成我們心靈上的毒藥,使我們長期處於一種不安和痛苦之中。

尤其是對一些善良的人來說,因為自己的過失而傷害到別人時,這種內疚的包袱是很難放下的。對有些人來說,原諒別人要比原諒自己更容易一些。

越是會照顧他人的人,越是喜歡透過內疚的刺痛來緩解內心的焦慮,於是形成了這樣一個邏輯:傷害我自己會讓我自己感覺好受一點。

很多抑鬱症的人,就是深陷在內疚和自罪的漩渦中,難以自拔。

04

3. 忽視自己的需要

有的人不喜歡麻煩別人,認為佔用別人的時間和精力來為自己做事是一件難為情的事情,內心會有不安,感覺虧欠了別人。於是,我們經常壓抑自己的需求,甚至認為它不重要。

這樣想是出於一種善良,但是好的動機未必就代表著事情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如果你總是不表達自己的需要,別人就不會再去想你還有什麼需要。如果你總是說我很好,那別人就真的以為你很好,沒有不開心的時候。

05

以上是我們和自己相處的不好三個原因,如果總是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呢?

我們會受到兩種懲罰:

一是沒有活力,二是不快樂。

只有真正體驗和感受到生活美好的人,才會充滿活力,活力源於對美好的追逐。一個總是輕視和苛責自己的人,是很難感受到這種美好的。所以雖然他們很和善,但自身會缺少一種生命的活力,沒有活力,一個人就很少發自內心的感到快樂。

06

那麼,我們該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

1.接納自己

接納自我並不是放縱自我,讓自己為所欲為。所謂接納自我,是允許這些缺點在我們身上的存在,承認它是我們自身的一部分。而不是帶著排斥的情緒,拒絕承認問題的存在,認為這些缺點不應該存在自己身上。

只有承認問題的存在,我們才理性地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這個問題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透過這樣一種冷靜的覺察和思考,我們就有機會更深入的瞭解自己,明白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不完美。然後在優勢方面努力發揮,在劣勢方面也不為難自己。

07

2. 開啟自己,主動表達自己的需要

告訴身邊的人你想要什麼,絕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會讓別人不高興。相反,當一個人既不表達自己的需要,同時又不由自主地表達出自己負面的情緒時,才會激起別人的不滿。因為情緒針對的是人,只有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受到攻擊的時候,他才會變的緊張和對立。

如果我們坦然的表達自己的需要,同時不帶有負面的情緒,這樣表達一方面會更容易讓對方接受,另一方面也提醒對方,你在這個方面有需要,如果得到幫助會心懷感激。這樣在以後遇到同樣的事情時,對方就會主動幫助你,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你需要的。

最後想說的是,我們與自己相處的方式,影響的不僅是我們內心的感受,還有我們的現實生活。只有對自己好一點,你發自內心的快樂才會多一點。

你有活力和能量了,別人才會從你身上獲益。

1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讓人瘋狂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