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如果,因為事物的發展完全是線性的,不能重啟,不能倒帶,某扇門一旦開啟,就再也不可能關上,某條路一旦進入,就再也不可能回頭。
人一輩子要開很多扇門,要走很多條路,踩很多次坑,慢慢的,我們就會發現一個殘酷的事實:總以為門的那一邊是世外桃源,過去之後會發現那隻不過是另一片焦頭爛額、烏煙瘴氣、慘絕人寰。
難怪很多人選擇躲在門裡,他們沒機會透過窗戶去看到另一邊的假想世界,或者自知沒有能力跨過那高高的門檻。
而極度詭譎的現象此時此刻正在不斷上演:跨過去的人紛紛回頭鄙視那些留在原地的人,就好像止足不前觸犯了天條,就好像不斷迎接未知和焦慮是人生唯一的意義。
我的一位老教授朋友總說:你們這些年輕人遠沒有30年前的幸福,哪怕他們經常吃不飽。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你們知道得太多了。
好吧,我同意,而且我想再做一點補充:真正的痛苦在於,我們知道得太多,但是能做的太少。
就好像幾千萬股民賺著幾千的工資,卻試圖操縱千億的大盤,這份心不是我們能操得起的。
我們會發現,就算知道得再多,我們也吵不贏闖紅燈的大媽;也阻止不了買保健品的老人;也控制不住自己路怒症;也教不會孩子做數學題;也接近不了自己夢想的生活;也參透不了走向成功的奧義;甚至掌控不了自己走樣的身材……
所謂的幸福指數沒有一個公認的說法,如果非要給它一個計算公式,我想這麼寫比較合理:幸福程度=-(想要的生活-擁有且能掌控的生活)。
想的和擁有且能掌控的差距越大就越不幸福。
難怪人活著活著就不再有求知慾了,因為我們明白很多事還不如不知道,無法掌控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而無知的快樂卻真實地寫在別人的臉上。
一個人什麼時候知道自己開始變老了?就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感嘆一句:如果不知道,該有多好?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