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如今是個開放的、變化的時代,萬物之間的聯絡深刻而廣泛,事物的變化快速且兇猛。有人說,我們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才能讓一切保值增值,更添賦流通的美。的確,在這樣一個時代,封閉孤立、不思進取會註定走向沒落。無論是一人一集體,還是一國一社會,都需要對外“交”“通”,這樣才能實現持續的發展。

作為生活在新時代的個體,要善於、勇於、樂於對外“交通”,要鼓足承擔風險的勇氣,避免自我封閉;要積極與他人往來、與外界接觸;要與時代同頻共振,以開往的姿態,融入其中。

走出自我時間與空間,向未知和可能進軍,讓人擁有閱歷、沉澱與氣質,讓人眼界開闊,境界提升,變的開明、包容。李克強總理曾說過:未知遠大於已知。任何人的認知都有侷限,尤其是在這個變化的時代,新的知識、研究領域不斷出現,封閉會讓我們錯過整個時代、整個世界。只有開拓眼界,才能理解、適應、融入這個時代,破解鄉村發展困局,才能用新思路解決舊問題。比如說,在城鎮化、工業化浪潮的裹挾下,很多村莊日漸“空心化”,衰退著、凋零著,隱有“垂暮之態”。此時,多地透過現代化改造,改善人居環境,發展鄉村旅遊業……在傳承中創新、在保護中開發,鄉村也可以有人氣、有活力、有效益。只有人人保持開放的姿態、學習的狀態、進步的心態,才能與世界和諧共生,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交通”不僅需要個人的努力,還需要倚仗現實的“工具”,即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與發達的科技保障。道路運輸工程能實現人員、物資的交流輸送,通訊技術能實現資訊的互動往來,這都是“交通”的必備利器。山頭的基站、陸上的高鐵、跨海的大橋、雲上的飛機、太空中的衛星……這些道路運輸工程和通訊通訊技術,能跨越空間距離,快速勾連世界,提高“交通”效率;更能打通偏遠斷點,形成商品和資訊的流通渠道,暢通經濟血脈,讓落後地區有發展機遇,讓各地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還能重塑經濟地理標誌,形成國家經濟發展的全新格局。

“交通”亦需要培育民族性格,需要在對外開放中,不斷鑄造國家的“精氣神”。自信、謙遜、樂於分享的民族性格,是我們與世界同呼吸、共命運的“軟實力”,是我國“交通”發展更為順暢的“潤滑劑”;敞開國門、對外開放的國家政策是適應全球化發展的“硬保障”,是應對閉關鎖國、固步自封的“高壓線”。“軟硬兼施”能讓斑斕文化、優質產品和細緻服務走向世界,能讓我們引入先進的發展模式、理念、技術,充分汲取其發展養分,為我所用。唯有此,才能讓流動、個性的中國充滿繁榮發展的活力,在世界舞臺展現“中國性格”。

流通的美是奔湧向前、不斷攀升的美,是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美,是互聯互通、相扶相助的美。下一個40年,我們將會在更加開放、融通中,走出獨具特色的步伐。

5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就是這麼卑微,為了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