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一句很流行的話:“一個人會走很快,一群人會走得更遠。”
一開始我也很認同這一觀點,但這兩天我突然覺得“如果遠離人群,也許會走得更好”。
人是社會動物,是社會中人就有交流,網路時代,人們交流起來更加方便,交流的範圍和速度也大大提高。
大街上看上去只是一個在獨自行走的人,可能正在與世界各地的人透過網路交流,他看上去遠離了人群,但很多人卻正圍著他嘰嘰喳喳,只是旁人看不見而已。
現代社會是比拼競爭力的時代,人人都想做得更優秀。有的人做得很好,成為大咖,而有的人則只能掙扎著前行。於是大家都想互相取經,好縮短奮鬥的歷程,早一點到達成功的彼岸。
但身處這五花八門的人群中,真的會走得又好又遠嗎?我最近的經歷使我對此產生了疑問。
春節前,我加入了一個寫作群,開始在新媒體平臺發文。這是個熱鬧的平臺,一進入其中,很容易就感受到其中的喧囂。
有人在炫耀,有人在爭吵,有人在製造熱點,有人在蹭熱點,人人都為了流量各顯神通,人人又受著別人的影響被裹挾著前行。
我身處其中卻越來越焦慮,自己發了文,就盼著有人閱讀,隔一段時間就忍不住點開看看。
另外,在平臺上瀏覽到有興趣的文章也會趕緊看完,否則再開啟就再也找不到了。有時時間緊就會先收藏以後再看,但過後再看就會覺得索然無味,沒有了第一次看到時的新鮮感。
我只覺得焦躁、不知道這群人會不會幫我走得又好又遠。而這卻耗費了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經意間,我已經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好好靜下心來看書了。厚積才能薄發的道理都懂,可是有多少人有這個耐心呢?
看著絞盡腦汁擠出來的文章只有個位數的閱讀量,我知道這是因為我在透支著以前本就不多的老本,我的文章質量太差了,我開始考慮還要不要繼續。
使我決心遠離人群的第二個原因源自於游泳。
前兩天去游泳時碰到一位朋友,她基本上是與我同時期學游泳的,因為去泳池的時間段不同,我已經很長時間沒碰到她了,時隔一年多,沒想到她還是隻能遊十幾米。
她說她學了一段時間沒學會就中斷了,已經幾個月沒下水了,現在又回來重新學,和她同來的還有兩個夥伴。
我與她打過招呼後就獨自遊起來,自學游泳一年多,我現在已經能連續遊2000米。
我一圈圈地遊,每次游回來都看到那位朋友在與同伴交流,他們有時在交流游泳動作,有時在閒聊,真正用於練習的時間卻不多。
一個小時過去了,我游完每天的2000米,她也不見了蹤影。
我終於知道她為什麼當初沒學會游泳了,她在泳池裡幾乎一直都在與同伴交流,而很少進行認真的練習。
游泳是實踐性很強的運動,沒有認真地練習,沒有獨自的琢磨,即使是交流游泳動作再多,也是學不會游泳的。
我回憶起我的游泳經歷,我下水之前完全是一個旱鴨子,連憋氣都不會。
由於不捨得付高昂的學費,我就透過看影片學習,先在陸上熟悉動作後,再下水練習,每次都是獨自一人,沒有任何干擾。
在泳池中感覺有什麼動作做得不對,就回家後繼續看影片,把動作錄下來仔細琢磨,然後回到泳池反覆練習。
就這樣,我完全依靠自己琢磨學會了游泳,現在想來這也許就得益於我遠離了人群,做到了厚積薄發。
而那位期望一群人會走得遠的朋友,卻還在原地踏步,至今也不會真正地游泳。
今天,我終於下決心退出了那個寫作群,沒有再去關注。遠離喧鬧的人群,靜下心來修煉內功,我也許才能做得更好。